跳至主要內容
:::

法條

法規名稱: 固定污染源自行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理辦法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屬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者,其檢測計畫內容應納入經環境影響評估法審查通過之書件所載應實施排放管道定期檢測項目及頻率。
前項應納入檢測計畫實施排放管道定期檢測者,適用第十一條至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及第三十二條規定。

固定污染源自行或委託檢測及申報管理辦法 (民國 111 年 06 月 06 日 )
公私場所應於執行定期檢測前七日以電子網路傳輸方式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但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另予核准通知期限者,不在此限。
公私場所於執行定期檢測當日,因故無法執行前項通知之檢測者,得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之排放管道替換檢測,其替換檢測之排放管道不受前項前七日通知之限制。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應實施功能性定期檢測之排放管道不得替換固定污染源之例行性定期檢測。
前項替換排放管道檢測者,原已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定期檢測之排放管道,仍應依規定於其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內完成通知、執行檢測及申報檢測結果。

公私場所於檢測機構執行檢測前、檢測期間及檢測後之申報,應由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依固定污染源檢測作業紀錄表確認符合檢測計畫內容,並簽章及建立電子化紀錄。
未設置空氣污染防制專責單位或人員之公私場所,應由負責人或其授權之人為前項確認、簽章及紀錄工作。

公私場所應於固定污染源完成檢測後翌日起三十日內,將檢測結果作成紀錄,依規定格式填製檢測報告書,並應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電子傳輸方式向公私場所所在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但執行戴奧辛、重金屬空氣污染物檢測之申報期間,得延長三十日。
前項檢測報告書,公私場所應建立電子化紀錄保存六年備查。但未能以電子化紀錄保存者,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同意後,得以紙本紀錄為之。

前條檢測結果紀錄內容如下:
一、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削減率或排放量。
二、檢測期間與空氣污染物排放檢測有關之主要原(物)料、燃料之用量成分及產品產量。
三、檢測期間污染源及污染防制設備操作參數。
四、固定污染源檢測作業紀錄表。
五、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其他與排放有關之內容。

公私場所申報檢測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空氣污染物種類符合各級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二條公告之內容及頻率,且應申報之項目均無缺漏。
二、符合本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執行檢測。
三、依第七條檢測計畫執行檢測,且檢測結果紀錄內容符合前條規定。
四、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

公私場所有修正檢測計畫內容之必要者,應檢具符合第七條規定之檢測計畫修正內容,並依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併同提出操作許可證內容變更或異動之申請,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依核准內容執行定期檢測。但未涉及操作許可證內容變更或異動者,得免提送操作許可證申請。
前項修正內容僅涉及改用低污染性原(物)料或燃料、拆除或停止使用產生空氣污染之設施、增設防制設施或提升防制效率者,得於完成檢測結果申報翌日起三十日內提出操作許可證內容異動申請。
第一項檢測計畫修正之審查及核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委託其他機關辦理。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有下列情形之一,致無法依檢測計畫內容執行檢測者,於應執行定期檢測期間內,檢具相關說明或佐證資料,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後得為替代方案:
一、領有操作許可證者:產能條件無法達第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得以執行定期檢測期間最大原(物)料、燃料使用量或產品產量百分之九十以上實施定期檢測。
二、未領有操作許可證且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實施功能性定期檢測者:產能條件無法達第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期間內之產能百分之九十以上執行定期檢測,得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期間之最大原(物)料、燃料使用量或產品產量百分之九十以上辦理。
三、因故更換或使用操作許可證記載之其他燃料。
四、因情況特殊無法於應定期檢測期間實施定期檢測者,應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期間內完成定期檢測。但指定期間不得逾操作許可證之有效期限。
五、其他情況特殊且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替代方案。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依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執行之檢測結果,不得作為第五條第一款功能性定期檢測之認定、第十七條第一項調整污染物檢測頻率級數之申請,以及本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與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項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計算依據。

數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固定污染源所產生之廢氣收集至同一排放管道排放者,其個別污染源除應符合個別檢測項目及頻率規定外,該同一排放管道應依較高之頻率實施例行性定期檢測。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理公私場所下列申請或申報,審查期間規定如下:
一、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紀錄之申報,應自公私場所完成申報翌日起三十日內完成審查,必要時得延長十日。
二、第七條第三項規定替換管道、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修正檢測計畫之審核、第十九條規定替代方案、第二十條規定免實施例行性定期檢測或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擇一定數量排放管道檢測之核准,總審查日數均不得超過十五日,受理各項目之審查日數分別計算。
三、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調整污染物檢測頻率級數之核准,總審查日數不得超過三十日。

前條各項審查或申報,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認定應補正資料者,其審查意見應一次性提出,並應通知公私場所限期補正,公私場所應於下列規定時間內完成補正:
一、第十三條規定申報之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三十日。
二、屬第七條第三項、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及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申請之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十五日,各項目之補正日數分別計算。
前項公私場所補正日數不計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之審查期間,屆期未完成補正或補正仍不合規定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駁回其申請或申報。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受理公私場所下列申請,經審查符合規定者之辦理規定如下:
一、第十六條第一項申請文件,應於完成審查及加註操作許可證操作條件建議後翌日起七日內通知公私場所並核發檢測計畫;其許可證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審核者,應一併通知。
二、第七條第三項、第十七條、第二十條及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申請文件,應於完成審查後翌日起七日內通知公私場所並換發檢測計畫。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執行定期檢測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重新通知、執行檢測及申報檢測結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令停止檢測或指定期間完成改善:
一、依檢測計畫內容執行定期檢測而有違反本法第六條第三項、本法第八條第三項之減量或技術規範或本法第二十條規定。
二、未依檢測計畫內容執行定期檢測。
前項所指之指定期間應於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審查結果翌日起,不得超過六個月。但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另改善內容涉及修正檢測計畫者,應依第十六條規定提出申請。
有第一項第二款情形且違反本法規定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按其違規情節,依本法相關規定處分,並追究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管理之責。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未依檢測計畫核定應實施例行性定期檢測期間內或第五條第二項功能性定期檢測指定期限內完成檢測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本法規定處分,並命限期完成。
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已依規定完成檢測,卻逾期未完成檢測結果申報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通知限期完成申報,屆期仍未申報者,應依本法規定處分。

本辦法修正施行後,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尚未取得符合本辦法規定之檢測計畫前,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應實施功能性定期檢測者,應自指定之日起三十日內,準用第十六條規定,提出檢測計畫之申請,並於核發檢測計畫之日起六個月內完成排放管道檢測。

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領有操作許可證之公私場所,其檢測計畫不符合本辦法規定者,應自本辦法施行日起二年內,依第十六條規定申請修正檢測計畫。
前項公私場所於檢測計畫完成修正前,固定污染源於實施例行性定期檢測,其污染防制設施應維持正常運轉,且操作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但無法依規定項目及檢測頻率檢測者,於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內,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核定認可之替代方式辦理:
一、操作許可證記載最大原(物)料、燃料使用量或產品產量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應實施定期檢測期間最大原(物)料、燃料使用量或產品產量百分之九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