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所有條文

法規名稱: 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
修正日期: 民國 113 年 05 月 15 日
生效狀態: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最後生效日期:民國 114 年 01 月 01 日

一百十三年五月十五日修正全文 19 條,自一百十四年一月一日施行。
法規類別: 行政 > 衛生福利部 > 醫事目
附檔: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辦法依緊急醫療救護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申請參加各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應具下列資格:
一、初級救護技術員:國民中學以上學校畢業或具同等學力者。
二、中級救護技術員: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或具同等學力,並領有效期內之初級救護技術員證書者。
三、高級救護技術員:從事中級救護技術員緊急救護連續四年以上者;或專科以上學校畢業,並領有效期內之中級救護技術員證書一年以上者。
本條文有附件 第 3 條
前條各級救護技術員之訓練課程模組別、科目別、內容及時數如附表一至附表三。
辦理初級、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以下列機關、機構、學校、法人或團體為限:
一、各級衛生、消防主管機關。
二、設有醫療、衛生、消防或其他相關科、系、所、學位學程之專科以上學校。
三、醫院:
(一)辦理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標準(以下簡稱分級標準)所定一般級以上,且具教學醫院資格之急救責任醫院。
(二)辦理初級、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分級標準所定之中度級以上急救責任醫院。
四、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機關、機構、法人或團體。
辦理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以下列機關、機構為限:
一、前項第一款機關。
二、依分級標準所定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三、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機關、機構。
申請第一項第四款之認可,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機關:職掌與緊急醫療救護相關之中央四級以上機關,或地方二級以上機關。
二、機構:本辦法發布施行前,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許可,辦理初級或中級以上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之急救責任醫院。
三、法人、團體:設立主旨與緊急醫療救護相關之人民團體,或以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法人,且團體之理事或法人之董事,三分之一以上具有第十二條所定師資資格;或本辦法發布施行前,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許可,辦理初級或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之法人、團體。
申請第二項第三款之認可,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機關:職掌與緊急醫療救護相關之中央二級機關。
二、機構:本辦法發布施行前,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許可,辦理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之急救責任醫院。
申請前條第一項第四款或第二項第三款資格之認可,應於辦理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三個月前,檢具相關文件、資料,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提出;每次認可期間以三年為限。
符合第四條規定之機關、機構、學校、法人或團體,辦理各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應於辦理一個月前,檢具計畫書及相關文件、資料,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提出,經審查核准後,始得為之。但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機關及第二款學校辦理初級、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繼續教育課程,得免予申請。
前項計畫書內容,應包括實施期間、級別名稱、師資、課程大綱與時數、場所、訓練器材與設備、收費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
前二條申請之受理、審查及核准,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委託救護技術專業機構、法人或團體(以下併稱受託機構)為之。
完成初級、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課程合格之人員,應由第四條第一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或團體發給證書。
完成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課程合格之人員,應由第四條第二項訓練機關、機構檢具完成訓練人員名冊,送醫事專業法人、團體甄試通過後,由該專業法人、團體(以下併稱甄試機構)發給證書。
前項甄試機構,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
領有國外發給高級救護技術員證書者,得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審查,免除全部或一部訓練課程,並由該機關檢具審查合格之人員名冊,依第二項規定甄試通過後,由甄試機構發給證書。
本條文有附件 第 9 條
各級救護技術員證書有效期間為三年;其格式如附表四至附表六。
第四條第一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或甄試機構,應於發給證書後一個月內,將學員基本資料及訓練資料,登錄於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資料庫(以下簡稱資料庫)。
本條文有附件 第 10 條
各級救護技術員於證書效期三年內,完成下列繼續教育課程者,得申請證書效期之展延:
一、初級救護技術員:完成附表一所列科目達二十四小時以上,且其中十二小時以上為模組二、四及六之科目。
二、中級救護技術員:完成附表二所列科目達七十二小時以上,且其中三十六小時以上為模組二、四、五及七之科目。
三、高級救護技術員:完成附表三所列科目達九十六小時以上,且其中四十八小時以上為模組二、四及五之科目。
前項繼續教育及展延之受理、審查,由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為之;完成後應將學員繼續教育資料,登錄於資料庫。
第一項展延之有效期間,每次為三年。未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原級別之繼續教育課程時數,而達較低級別救護技術員繼續教育課程時數者,得發給該較低級別救護技術員證書。
因懷孕、重大疾病或服兵役,未能於前條第一項規定期限內完成原級別之繼續教育課程時數者,得於證書效期屆滿三個月前,檢具證書影本、書面理由及相關證明文件,向第四條第一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或甄試機構申請展延證書有效期限;其展延期間為一年。
各級救護技術員訓練及繼續教育課程之師資,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實際從事緊急醫療救護工作三年以上之醫師、護理人員或高級、中級救護技術員。
二、具有與訓練及繼續教育課程相關之非醫事專業三年以上教學或實務經驗之人員。
三、衛生及消防主管機關遴薦或指派之人員。
初級救護技術員得施行之救護項目如下:
一、傷病檢視及檢傷分類。
二、生命徵象評估及血氧濃度監測。
三、基本心肺復甦術。
四、清除呼吸道異物。
五、抽吸呼吸道分泌物。
六、使用口咽、鼻咽人工呼吸道。
七、給予氧氣。
八、傷口清洗、止血及包紮。
九、傷病患姿勢擺位及體溫維持。
十、頸椎減移、脊椎減移及骨折固定。
十一、現場傷病患脫困及搬運。
十二、送醫照護。
十三、使用心電圖監視器或十二導程心電圖。
十四、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十五、使用自動心肺復甦機。
十六、血糖監測及給予口服葡萄糖。
十七、心理支持。
十八、急產接生。
十九、燒燙傷口處置。
二十、沖洗眼睛。
中級救護技術員得施行之救護項目如下:
一、初級救護技術員得施行之救護項目。
二、周邊輸液路徑之設置及維持。
三、給予注射用葡萄糖液、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食鹽水。
四、使用聲門上呼吸道。
五、協助使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自備腎上腺素注射筆或硝化甘油舌下含片。
六、潮氣末二氧化碳監測。
高級救護技術員得施行之救護項目如下:
一、中級救護技術員得施行之救護項目。
二、依預立醫療流程執行注射、給藥、氣管插管、電擊及使用體外心臟節律器。
三、經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申請,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核定之項目。
高級救護技術員執行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所定之救護項目後,應將救護紀錄表送交醫療指導醫師核簽。
救護技術員施行救護時,應佩帶救護技術員證書。
各級救護技術員證書遺失、損壞,得由本人持相關證明文件及近六個月一吋正面脫帽半身照片,分別向第四條第一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或甄試機構申請補發、換發。
第四條第一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或甄試機構應將前項領取補發、換發證書人員之相關資料,登錄於資料庫。
各級衛生主管機關得對第四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機關、機構、學校、法人、團體進行查核;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對甄試機構、受託機構進行查核。
各級衛生主管機關就前項查核結果認有改善必要者,應通知限期改善;其有規避、妨礙或拒絕接受查核,或屆期未改善者,得令停止或終止辦理訓練、繼續教育、甄試或第五條、第六條業務一年。
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一月一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