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整合查詢查詢結果

依據司法院於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行政法院組織法」第16條之1,「最高行政法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七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選編之判例,若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應停止適用。未經前項規定停止適用之判例,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行政法院裁判相同。」

司法解釋 > 最高行政法院判例

1.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62 年 03 月 13 日
要旨:
原告主張養殖魚類遭寒流侵襲全部凍死一節,既未於災害發生後 15 日內 檢具有關文件,報請該管稽徵機關派員勘查,事經兩年,始提出區公所證 明書,請求免納所得稅,自屬無從准許。
2.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57 年 09 月 24 日
要旨:
原告五十三年度有關帳簿既非為避免預測不可抗力災害、或有關機關調閱 ,而係其會計人員攜離營業場所於返家中途中遺失,以致於該管稽徵機關 調查時無從提示,依照所得稅法第八十三條第一項及五十三年度營利事業 所得稅結算申報查帳準則第十一條第三項規定,原處分官署依同業利潤標 準以核定其所得額,顯非無據。又該項帳簿既非因遭受不可抗力災害或有 關機關因公調閱以致滅失,原告復未報經該管稽徵機關核准,按之同查帳 準則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反面解釋,原告自無主張俟其另行設置新帳, 以供稽徵機關查帳核定之餘地。
3.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57 年 01 月 16 日
要旨:
一﹑產物保險賠償之給付,如僅足彌補其財產所受災害之損失,固無所得   之可言,如保險賠償之給付超過實際之損害,其超過部分,自不能不 認為收益。被告官署予以轉列為原告當年收益,並無違誤。 二﹑代客加工係屬承攬性質,依民法第五百零八條第二項規定,定作人供   給之材料,因不可抗力而毀損或滅失者,承攬人原不負其賠償責任。   依原告提出其與客戶訂立之合約書抄本內容,僅約定火險由原告負責   辦理,保險費用亦由原告負擔,並無於保險給付外,尚有應由原告賠 償損害之約定。則原告主張實際賠償不足之數,併予追列為損失,在   保險給付總額項下支付自非有理
4.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55 年 12 月 31 日
要旨:
臺灣省政府四八﹑十﹑七府財一字第七七四三八號令,係指營利事業所得 稅結算申報前,其帳簿憑證遭水災毀損流失者,對於災害前之所得,應由 納稅義務人查抄其進貨銷貨及費用數額,取具證明,並自行查明原料耗用 情形,補設帳簿記載,以便結算申報而言。本件原告為四十九年度營利事 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帳簿憑證並未有何損失,經被告官署發還留存以備 查核,以後始遭颱風災害流失,其情形與上開命令所指者不同,自無適用 上開省令第一項第二款而依舊所得稅法第八十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五十九 條規定逕行決定原告該年度所得稅額之餘地。被告官署於調查時通知原告 於五十年十月十九日「提供帳簿憑證來處備查」,原告則因同年九月十二 日颱風水災,大部帳證遭毀損滅失,無法提出。此項事實,既據原告提出 證明書為證,亦為被告官署所不爭執。此種因不可抗力而致不能提示之情 形,亦與舊所得稅法第八十條第一項所指未提示之情形有別,稽徵機關自 亦不能遽予逕行決定其所得額。
5.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52 年 05 月 04 日
要旨:
按五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修正前之舊所得稅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凡遭受不 可抗力之災害損失,受有保險賠償部分,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是凡遭受 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而未受有保險賠償者,自得列為費用或損失,應為該 條法文反面之當然解釋。關於證明此項損失之方法,法律並無規定,臺灣 省政府財政廳五一、八、一○、財一字第二五八一二號命令指示,如已向 縣市政府報備有案而能提示確實證明文據,亦得准予列為當期費用或損失 。此項指示,當屬關於此項損失之舉證方法之一種例示。本件原告提出之 彰化縣政府簡復表之記載,既足證明原告有向該管縣政府申報並經轉向省 建設廳彙報調查資料之事實,參以訴願卷附建設廳致財政廳之復箋,尤足 見彰化縣政府所彙報資料,關於原告損失額,己有其確定數字,自可認為 已符合財政廳該項命令所例示之舉證方法。何況被告官署對於原告受災一 節,亦所是認,自不能對於其列報之此項損失,全部予以否部。
6.
裁判字號:
裁判日期:
民國 44 年 12 月 13 日
要旨:
第一則: 各縣耕地遇有水旱風蟲災害,縣政府依法派員勘查受災情形,決定田賦災 歉減免成數,並議定地租減免成數,均係以政官署職權辦理行政範圍以內 之事件。人民對於其所定之災歉成數與實際情形不符,致損害其權益時, 自得向該管上級政官署提起訴願,以求救濟。 第二則: 臺灣省各縣耕地租佃委員會對外行文,依其組織規程第十二條之規定,係 以縣政府之名義行之,其對外發表之文書,如含有行政處分之性質者,自 應視為縣政府之處分。人民如認為有違法或不當之情形,自得提起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