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釋文: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國軍志願役專業預備軍官預備士官班考選簡章壹、
二、(二)規定:「曾受刑之宣告……者,不得報考。……」與憲法第二
十三條法律保留原則無違。惟其對應考試資格所為之限制,逾越必要程度
,牴觸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與憲法第十八條保障人民服公職之權利
意旨不符。相關機關就嗣後同類考試應依本解釋意旨妥為訂定招生簡章。
|
2. |
解釋文:
財政部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三日、九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九十四
年二月十八日、九十五年二月十五日、九十六年二月七日、九十七年一月
三十日發布之台財稅字第○九二○四五二四六四號、第○九三○四五一四
三二號、第○九四○四五○○○七○號、第○九五○四五○七六八○號、
第○九六○四五○四八五○號、第○九七○四五一○五三○號令,所釋示
之捐贈列舉扣除額金額之計算依財政部核定之標準認定,以及非屬公共設
施保留地且情形特殊得專案報部核定,或依土地公告現值之百分之十六計
算部分,與憲法第十九條租稅法律主義不符,均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不
予援用。
|
3. |
解釋文: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修正發布之陸海空軍軍官士官志願
留營入營甄選服役規則第七條(九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全文修正,條次、
內容無異),關於後備役軍官志願入營服役期滿而志願繼續服現役者,應
依志願留營規定辦理,其中應經之核准程序規定,適用於經考試院特種考
試及格志願入營服役,而尚未經核准得服現役至最大年限(齡)之軍事審
判官部分,以及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第十七條關於服現役期滿予以
解除召集之規定,適用於上開情形部分,與司法權建制之審判獨立憲政原
理及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
遲於屆滿二年時,對於上開類型軍事審判官不予適用。為保障上開類型軍
事審判官之身分,有關機關應於上開期限內,依本解釋意旨,修正相關法
律,明定適用於上開類型軍事審判官志願留營之甄選標準及應遵循之正當
法律程序。
|
4. |
解釋文:
貨物稅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電器類之課稅項目及稅率
如左:……二、彩色電視機:從價徵收百分之十三。」與憲法第七條平等
原則並無牴觸。
財政部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四日台財稅字第○九六○四五○一八
七○號令:「一、貨物稅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之彩色電視機須
同時具備彩色顯示器及電視調諧器二大主要部分。二、廠商產製(或進口
)之彩色顯示器,本體不具有電視調諧器(TV Tuner)裝置,且產品名稱
、功能型錄及外包裝未標示有電視字樣,亦未併同具有電視調諧器功能之
機具出廠(或進口)者,因無法直接接收電視視頻訊號及播放電視節目,
核非屬彩色電視機之範圍,免於出廠(或進口)時課徵貨物稅。三、廠商
產製(或進口)電視調諧器或具有電視調諧器功能之機具,本體不具有影
像顯示功能,且未併同彩色顯示器出廠(或進口)者,亦免於出廠(或進
口)時課徵貨物稅。」部分,與租稅法律主義及平等原則尚屬無違。
|
5. |
解釋文: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之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
時限表,有關包作業之開立憑證時限規定為「依其工程合約所載每期應收
價款時為限」,尚無悖於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及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而
與第十五條保障人民財產權及營業自由之意旨無違。惟營業人開立銷售憑
證之時限早於實際收款時,倘嗣後買受人因陷於無資力或其他事由,致營
業人無從將已繳納之營業稅,轉嫁予買受人負擔,此際營業稅法對營業人
已繳納但無從轉嫁之營業稅,宜為適當處理,以符合營業稅係屬消費稅之
立法意旨暨體系正義。主管機關應依本解釋意旨就營業稅法相關規定儘速
檢討改進。
|
6. |
解釋文:
立法機關基於重大之公益目的,藉由限制人民自由之強制措施,以貫
徹其法定義務,於符合憲法上比例原則之範圍內,應為憲法之所許。行政
執行法關於「管收」處分之規定,係在貫徹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於法定
義務人確有履行之能力而不履行時,拘束其身體所為間接強制其履行之措
施,尚非憲法所不許。惟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第二項依同條第一項規定得
聲請法院裁定管收之事由中,除第一項第一、二、三款規定:「顯有履行
義務之可能,故不履行者」、「顯有逃匿之虞」、「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
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者」,難謂其已逾必要之程度外,其餘同項第四、
五、六款事由:「於調查執行標的物時,對於執行人員拒絕陳述者」、「
經命其報告財產狀況,不為報告或為虛偽之報告者」、「經合法通知,無
正當理由而不到場者」,顯已逾越必要程度,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意
旨不能謂無違背。
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第二項依同條第一項得聲請拘提之各款事由中,
除第一項第二款、第六款:「顯有逃匿之虞」、「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
由而不到場」之情形,可認其確係符合比例原則之必要條件外,其餘同項
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故不履行者
」、「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者」、「於調查執行標
的物時,對於執行人員拒絕陳述者」、「經命其報告財產狀況,不為報告
或為虛偽之報告者」規定,顯已逾越必要程度,與前揭憲法第二十三條規
定意旨亦有未符。
人身自由乃人民行使其憲法上各項自由權利所不可或缺之前提,憲法
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所稱「法定程序」,係指凡限制人民身體自由之處置,
不問其是否屬於刑事被告之身分,除須有法律之依據外,尚須分別踐行必
要之司法程序或其他正當法律程序,始得為之。此項程序固屬憲法保留之
範疇,縱係立法機關亦不得制定法律而遽予剝奪;惟刑事被告與非刑事被
告之人身自由限制,畢竟有其本質上之差異,是其必須踐行之司法程序或
其他正當法律程序,自非均須同一不可。管收係於一定期間內拘束人民身
體自由於一定之處所,亦屬憲法第八條第一項所規定之「拘禁」,其於決
定管收之前,自應踐行必要之程序、即由中立、公正第三者之法院審問,
並使法定義務人到場為程序之參與,除藉之以明管收之是否合乎法定要件
暨有無管收之必要外,並使法定義務人得有防禦之機會,提出有利之相關
抗辯以供法院調查,期以實現憲法對人身自由之保障。行政執行法關於管
收之裁定,依同法第十七條第三項,法院對於管收之聲請應於五日內為之
,亦即可於管收聲請後,不予即時審問,其於人權之保障顯有未週,該「
五日內」裁定之規定難謂周全,應由有關機關檢討修正。又行政執行法第
十七條第二項:「義務人逾前項限期仍不履行,亦不提供擔保者,行政執
行處得聲請該管法院裁定拘提管收之」、第十九條第一項:「法院為拘提
管收之裁定後,應將拘票及管收票交由行政執行處派執行員執行拘提並將
被管收人逕送管收所」之規定,其於行政執行處合併為拘提且管收之聲請
,法院亦為拘提管收之裁定時,該被裁定拘提管收之義務人既尚未拘提到
場,自不可能踐行審問程序,乃法院竟得為管收之裁定,尤有違於前述正
當法律程序之要求。另依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第二項及同條第一項第六款
:「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之規定聲請管收者,該義務人既
猶未到場,法院自亦不可能踐行審問程序,乃竟得為管收之裁定,亦有悖
於前述正當法律程序之憲法意旨。
憲法第八條第一項所稱「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
、拘禁」之「警察機關」,並非僅指組織法上之形式「警察」之意,凡法
律規定,以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為目的,賦予其機關或人員得使
用干預、取締之手段者均屬之,是以行政執行法第十九條第一項關於拘提
、管收交由行政執行處派執行員執行之規定,核與憲法前開規定之意旨尚
無違背。
上開行政執行法有違憲法意旨之各該規定,均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
至遲於屆滿六個月時失其效力。
|
7. |
解釋文:
依中華民國十八年五月十四日國民政府公布之法規制定標準法 (以下
簡稱「前法規制定標準法」) 第一條:「凡法律案由立法院三讀會之程序
通過,經國民政府公布者,定名為法。」第二條第三款所稱,涉及人民權
利義務關係之事項,經立法院認為有以法律規定之必要者,為法律案,應
經立法院三讀會程序通過之,以及第三條:「凡條例、章程或規則等之制
定,應根據法律。」等規定觀之,可知憲法施行前之訓政初期法制,已寓
有法律優越及法律保留原則之要求,但有關人民之權利義務關係事項,亦
得以未具法律位階之條例等規範形式,予以規定,且當時之立法院並非由
人民直接選舉之成員組成。是以當時法律保留原則之涵義及其適用之範圍
,均與行憲後者未盡相同。本案系爭之監督寺廟條例,雖依前法規制定標
準法所制定,但特由立法院逐條討論通過,由國民政府於十八年十二月七
日公布施行,嗣依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公布之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亦未加
以修改或廢止,而仍持續沿用,並經行憲後立法院認其為有效之法律,且
迭經本院作為審查對象在案,應認其為現行有效規範人民權利義務之法律
。人民之宗教信仰自由及財產權,均受憲法之保障,憲法第十三條與第十
五條定有明文。宗教團體管理、處分其財產,國家固非不得以法律加以規
範,惟應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比例原則及法律明確性原則。監督寺
廟條例第八條就同條例第三條各款所列以外之寺廟處分或變更其不動產及
法物,規定須經所屬教會之決議,並呈請該管官署許可,未顧及宗教組織
之自主性、內部管理機制之差異性,以及為宗教傳布目的所為財產經營之
需要,對該等寺廟之宗教組織自主權及財產處分權加以限制,妨礙宗教活
動自由已逾越必要之程度;且其規定應呈請該管官署許可部分,就申請之
程序及許可之要件,均付諸闕如,已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遑論採取官署
事前許可之管制手段是否確有其必要性,與上開憲法規定及保障人民自由
權利之意旨,均有所牴觸;又依同條例第一條及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第八
條規範之對象,僅適用於部分宗教,亦與憲法上國家對宗教應謹守中立之
原則及宗教平等原則相悖。該條例第八條及第二條第一項規定應自本解釋
公布日起,至遲於屆滿二年時,失其效力。
|
8. |
解釋文:
金馬地區役齡男子檢定為已訓乙種國民兵實施辦法,於中華民國八十
一年十一月七日因戰地政務終止而廢止時,該地區役齡男子如已符合該辦
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二款及同條第二項之要件者,既得檢定為已訓乙種國民
兵,按諸信賴保護原則 (本院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參照) ,對於尚未及申
請檢定之人,自不因其是否年滿十八歲而影響其權益。主管機關廢止該辦
法時,應採取合理之補救措施,或訂定過渡期間之條款,俾免影響其依法
規所取得之實體法上地位。國防部八十一年十一月五日 (八一) 仰依字第
七五一二號函、內政部台 (八一) 內役字第八一八三八三○號函及行政院
八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台八十五內字第二八七八四號函釋,不問是否符合
檢定為已訓乙種國民兵要件,而概以六十四年次男子為金馬地區開始徵兵
之對象部分,應不予適用。
|
9. |
解釋文: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為憲法第二十條所明定。惟兵役制度及
其相關之兵員召集、徵集如何實施,憲法並無明文規定,有關人民服兵役
、應召集之事項及其違背義務之制裁手段,應由立法機關衡酌國家安全、
社會發展之需要,以法律定之。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
規定後備軍人居住處所遷移,無故不依規定申報者,即處以刑事罰,係為
確保國防兵員召集之有效實現、維護後備軍人召集制度所必要。其僅課予
後備軍人申報義務,並未限制其居住遷徙之自由,與憲法第十條之規定尚
無違背。同條例第十一條第三項規定後備軍人犯第一項之罪,致使召集令
無法送達者,按召集種類於國防安全之重要程度分別依同條例第六條、第
七條規定之刑度處罰,乃係因後備軍人違反申報義務已產生妨害召集之結
果,嚴重影響國家安全,其以意圖避免召集論罪,仍屬立法機關自由形成
之權限,與憲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亦無牴觸。至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第十一
條第三項雖規定致使召集令無法送達者,以意圖避免召集論,但仍不排除
責任要件之適用,乃屬當然。
|
10. |
解釋文: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為憲法第二十條所明定。惟人民如何履
行兵役義務,憲法本身並無明文規定,有關人民服兵役之重要事項,應由
立法者斟酌國家安全、社會發展之需要,以法律定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係指人民有信仰與不信仰任何宗教之自由
,以及參與或不參與宗教活動之自由;國家不得對特定之宗教加以獎勵或
禁制,或對人民特定信仰畀予優待或不利益。立法者鑒於男女生理上之差
異及因此種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之不同,於兵役法第一條規定:
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係為實踐國家目的及憲法上人民之
基本義務而為之規定,原屬立法政策之考量,非為助長、促進或限制宗教
而設,且無助長、促進或限制宗教之效果。復次,服兵役之義務,並無違
反人性尊嚴亦未動搖憲法價值體系之基礎,且為大多數國家之法律所明定
,更為保護人民,防衛國家之安全所必需,與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及第十
三條宗教信仰自由之保障,並無牴觸。又兵役法施行法第五十九條第二項
規定:同條第一項判處徒刑人員,經依法赦免、減刑、緩刑、假釋後,其
禁役者,如實際執行徒刑時間不滿四年時,免除禁役。故免除禁役者,倘
仍在適役年齡,其服兵役之義務,並不因此而免除,兵役法施行法第五十
九條第二項因而規定,由各該管轄司法機關通知其所屬縣 (市) 政府處理
。若另有違反兵役法之規定而符合處罰之要件者,仍應依妨害兵役治罪條
例之規定處斷,並不構成一行為重複處罰問題,亦與憲法第十三條宗教信
仰自由之保障及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之規定,不相牴觸。
|
11. |
解釋文:
兵役體位之判定,係徵兵機關就役男應否服兵役及應服何種兵役所為
之決定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此種決定行為,對役男
在憲法上之權益有重大影響,應為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上之行政處分。受
判定之役男,如認其判定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自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
訟。司法院院字第一八五○號解釋,與上開意旨不符,應不再援用,以符
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至於兵役法施行法第六十九條係規定免役、
禁役、緩徵、緩召應先經主管機關之核定及複核,並未限制人民爭訟之權
利,與憲法並無牴觸;其對複核結果不服者,仍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
訟。
|
12. |
解釋文:
國家對於公務員有給予俸給、退休金等維持其生活之義務。軍人為公
務員之一種,自有依法領取退伍金、退休俸之權利,或得依法以其軍中服
役年資與任公務員之年資合併計算為其退休年資;其中對於軍中服役年資
之採計並不因志願役或義務役及任公務員之前、後服役而有所區別。軍人
及其家屬優待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項規定,「後備軍人轉任公職時,其原
在軍中服役之年資,應予合併計算。」即係本於上開意旨依憲法上之平等
原則而設。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六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六三) 局肆字第○九
六四六號函釋,關於「留職停薪之入伍人員,於退伍復職後,依規定須補
辦考績,並承認其年資」,致服義務役軍人僅得於任公務員後服役者始得
併計公務員退休年資,與上開意旨不符。此項年資之採計對擔任公務員者
之權利有重大影響,應予維護,爰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十七條第
二項,諭知有關機關於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一年內,基於本解釋意旨,逕以
法律規定或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依上開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項之授權妥
為訂定。
|
13. |
解釋文:
大學自治屬於憲法第十一條講學自由之保障範圍,舉凡教學、學習自
由有關之重要事項,均屬大學自治之項目,又國家對大學之監督除應以法
律明定外,其訂定亦應符合大學自治之原則,業經本院釋字第三八○號解
釋釋示在案。大學於上開教學研究相關之範圍內,就其內部組織亦應享有
相當程度之自主組織權。各大學如依其自主之決策認有提供學生修習軍訓
或護理課程之必要者,自得設置與課程相關之單位,並依法聘任適當之教
學人員。惟大學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六款及同法施行細則第九條第三項明
定大學應設置軍訓室並配置人員,負責軍訓及護理課程之規劃與教學,此
一強制性規定,有違憲法保障大學自治之意旨,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
至遲於屆滿一年時失其效力。
|
14. |
解釋文:
憲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旨在保障人民有任意移居
或旅行各地之權利。若欲對人民之自由權利加以限制,必須符合憲法第二
十三條所定必要之程度,並以法律定之或經立法機關明確授權由行政機關
以命令訂定。限制役男出境係對人民居住遷徙自由之重大限制,兵役法及
兵役法施行法均未設規定,亦未明確授權以命令定之。行政院發布之徵兵
規則,委由內政部訂定役男出境處理辦法,欠缺法律授權之依據,該辦法
第八條規定限制事由,與前開憲法意旨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日起至遲於
屆滿六個月時,失其效力。
|
15. |
解釋文:
憲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現役軍人,不得兼任文官」,係指正在服
役之現役軍人不得同時兼任文官職務,以防止軍人干政,而維民主憲政之
正常運作。現役軍人因故停役者,轉服預備役,列入後備管理,為後備軍
人,如具有文官法定資格之現役軍人,因文職機關之需要,在未屆退役年
齡前辦理外職停役,轉任與其專長相當之文官,既與現役軍人兼任文官之
情形有別,尚難謂與憲法牴觸。惟軍人於如何必要情形下始得外職停役轉
任文官,及其回役之程序,均涉及文武官員之人事制度,現行措施宜予通
盤檢討,由法律直接規定,併此指明。
|
16. |
解釋文:
公務人員依法辦理退休請領退休金,乃行使法律基於憲法規定所賦予
之權利,應受保障。其向原服務機關請求核發服務年資或未領退休金之證
明,未獲發給者,在程序上非不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本院院字第
三三九號及院字第一二八五號解釋有關部分,應予變更。行政法院五十年
判字第九十八號判例,與此意旨不合部分,應不再援用。
|
17. |
解釋文:
軍人逃亡如僅佩帶本人符號,尚難認為與陸海空軍刑法第九十五條所
謂攜帶其他重要物品之情形相當,應以普通逃亡論罪。本院院字第二零四
四號關於該部分之解釋,應予變更。
|
18. |
解釋文:
士兵未經核准離營已逾一個月者,依兵役法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三款規
定,已失現役軍人身分,如其另犯他罪,依非軍人之例定其審判機關。本
院院字第二八二二號解釋,應予變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