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script語法,恐影響到網頁的閱讀
跳至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English
會員登入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Toggle navigation
整合查詢
整合查詢
最新訊息
中央法規
司法解釋
條約協定
兩岸協議
智慧查找
熱門詞彙:
刑法
、
職業安全衛生
、
勞基法
、
憲法
、
性騷擾
最新訊息
中央法規
司法解釋
條約協定
兩岸協議
綜合查詢
跨機關檢索
熱門法規
相關連結
網站導覽
English
會員登入
:::
現在位置:
首頁
中央法規
所有條文
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審核及管理監督辦法
法條
友善列印
法條
法規名稱:
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審核及管理監督辦法
第 16 條
中央主管機關審查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之原則如下:
一、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內容,符合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農村社區發展願景及課題。
二、各功能分區之規劃與公共設施,滿足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土地分區規劃及配置公共設施構想。
三、各功能分區之劃定,符合第五條至第八條及第十條規定。
四、各功能分區之容許使用項目,符合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五條規定。
五、辦理公開閱覽、公聽會、聽證程序,符合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規定。
六、農村景觀及建築風貌規範,符合第九條第五款規定。
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審核及管理監督辦法
(民國 100 年 08 月 31 日 )
第 5 條
農村生活區之劃定,以維護既有農村社區建築環境、滿足土地使用需求、因應農村社區配置公共設施之整體需要為原則,且不得妨礙居住安全、衛生、便利及寧適。
下列區域得規劃為農村生活區:
一、非都市土地之甲種建築用地、乙種建築用地及丙種建築用地之區域。
二、現有農村聚落及生活需求之區域。
農村生活區之最小面積為一公頃以上。
第 6 條
農村生產區之劃定,以保護優良農田、兼顧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性為原則,且不得有礙農、林、漁及牧業產業經營。
經主管機關規劃之農業生產區域或輔導設立之農產專業區,得規劃為農村生產區。
第 7 條
農村生態區之劃定,以維護環境敏感地區與保育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為原則,且不得影響農村特有資源、生態復育及永續發展。
下列區域得規劃為農村生態區:
一、現況為濕地、埤塘及環境保育之區域。
二、環境敏感地區。
三、其他依法應予禁止開發之區域。
第 8 條
農村文化區之劃定,以維護農村歷史文化及延續特色建築物為原則,且不得有礙農村生活型態、文物及景觀之保存。
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農村社區發展願景所載應維護、保存文物或建築物之區域,得規劃為農村文化區。
第 9 條
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內容如下:
一、土地基本資料分析:應包含附表一所列之環境資料。
二、整體規劃原則:應參考前款之土地基本資料分析。
三、功能分區範圍規劃與其圖說及其容許使用項目、細目:應考量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土地分區規劃,並明確劃分各功能分區之範圍界線。
四、公共設施規劃及其圖說:應考量已核定農村再生計畫之配置公共設施構想,並應包含社區內現有與擬增設公共設施之項目、數量及相對位置。
五、農村景觀及建築風貌規範:應包含當地資源特色之建材、地區紋理及建築型式。
六、其他機關(單位)應配合辦理事項。
第 10 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第五條至第八條規定劃定各功能分區時,應考量農村社區習慣範圍,並維持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農村文化、地景及生態之完整性;其地界範圍之劃定,得依下列規定之一辦理:
一、村(里)行政區域界線。
二、道路所形成區塊。
三、農水路系統。
四、地形、地勢、水文等地形、地物界線。
五、宗地地籍界線及其他明顯地界。
第 11 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擬訂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草案,應於直轄市或縣(市)政府、鄉(鎮、市、區)公所、村(里)辦公室、社區活動中心或集會地點陳列,辦理公開閱覽至少十四日,並將公開閱覽之日期及地點登載於當地政府資訊網站至少三日,及透過其他適當方式通知社區居民。
前項公開閱覽期間,社區成年居民、團體或其他受計畫影響者,得以書面提供意見,並載明姓名、聯絡方式及地址;其以言詞為之者,受理機關應作成紀錄,並向提供意見者朗讀或使其閱覽後,請其簽名或蓋章。
第 12 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於公開閱覽期間舉行公聽會,並於公聽會開會三日前,將下列事項登載於當地政府資訊網站至少三日:
一、公聽會之事由及依據。
二、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草案內容要旨及陳列地點。
三、公聽會之期日、進行時間及場所。
四、邀請之機關、團體或人員。
五、公聽會之舉辦機關。
公聽會應作成會議紀錄,並應詳實記錄參加人員陳述或發言內容及主管機關回應說明內容。
第 13 條
公開閱覽期間,經設籍該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範圍內之二分之一以上成年居民要求辦理聽證者,應辦理聽證;其聽證程序依行政程序法第五十四條至第六十六條規定辦理。
第 22 條
農村生活區之容許使用項目如下:
一、農村再生設施。
二、農作產銷設施。
三、林業使用。
四、水產養殖設施。
五、畜牧設施。
六、農產品集散批發運銷設施。
七、住宅。
八、農舍。
九、日用品零售及服務設施。
十、鄉村教育設施。
十一、行政及文教設施。
十二、衛生及福利設施。
十三、公用事業設施。
十四、無公害性小型工業設施。
十五、宗教建築。
十六、溫泉井。
十七、再生能源相關設施。
十八、安全設施。
十九、遊憩設施。
二十、水岸遊憩設施。
二十一、交通設施。
二十二、戶外遊樂設施。
二十三、觀光遊憩管理服務設施。
二十四、森林遊樂設施。
二十五、休閒農業設施。
二十六、戶外廣告物設施。
二十七、生態體系保護設施。
二十八、古蹟保存設施。
二十九、隔離綠帶。
第 23 條
農村生產區內之容許使用項目如下:
一、農村再生設施。
二、農作使用(包括牧草)。
三、農作產銷設施。
四、林業使用。
五、林業設施。
六、水產養殖設施。
七、畜牧設施。
八、農產品集散批發運銷設施。
九、住宅。
十、農舍。
十一、公用事業設施。
十二、溫泉井。
十三、再生能源相關設施。
十四、安全設施。
十五、交通設施。
十六、森林遊樂設施。
十七、休閒農業設施。
十八、生態體系保護設施。
十九、古蹟保存設施。
二十、隔離綠帶。
第 24 條
農村生態區之容許使用項目如下:
一、農村再生設施。
二、農作使用(包括牧草)。
三、農作產銷設施。
四、林業使用。
五、林業設施。
六、住宅。
七、農舍。
八、公用事業設施。
九、溫泉井。
十、再生能源相關設施。
十一、安全設施。
十二、交通設施。
十三、森林遊樂設施。
十四、生態體系保護設施。
十五、古蹟保存設施。
十六、隔離綠帶。
第 25 條
農村文化區之容許使用項目如下:
一、農村再生設施。
二、農作產銷設施。
三、林業使用。
四、農產品集散批發運銷設施。
五、住宅。
六、農舍。
七、日用品零售及服務設施。
八、鄉村教育設施。
九、行政及文教設施。
十、衛生及福利設施。
十一、公用事業設施。
十二、宗教建築。
十三、溫泉井。
十四、再生能源相關設施。
十五、安全設施。
十六、遊憩設施。
十七、交通設施。
十八、戶外遊樂設施。
十九、觀光遊憩管理服務設施。
二十、休閒農業設施。
二十一、戶外廣告物設施。
二十二、生態體系保護設施。
二十三、古蹟保存設施。
二十四、隔離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