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法條

法規名稱: 人口販運防制法施行細則 EN
本法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協助疑似被害人之相關專業人員,包括下列人員:
一、協助鑑別人員名冊所列人員。
二、受委託辦理被害人安置保護工作之民間團體人員。
三、從事社會福利、人權或婦女權益之民間團體所指派執行協助之人員。
司法警察依本法第十一條第三項規定所為請求,應優先向前項第一款協助鑑別人員名冊所列人員為之。
本法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必要時,為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疑似被害人情緒不穩,無法或難以配合司法警察進行詢問。
二、疑似被害人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無法為完全陳述。
三、疑似被害人為未滿十八歲之兒童或少年。
四、其他經司法警察認定,應請求社工或相關專業人員協助。
司法警察處理疑似人口販運案件,進行被害人之鑑別,發現涉及兒童及少年之性剝削案件者,依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九條第一項規定辦理。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民國 112 年 02 月 15 日 ) EN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
警察及司法人員於調查、偵查或審判時,詢(訊)問被害人,應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派社會工作人員陪同在場,並得陳述意見。
被害人於前項案件偵查、審判中,已經合法訊問,其陳述明確別無訊問之必要者,不得再行傳喚。
人口販運防制法 (民國 112 年 06 月 14 日 ) EN
司法警察機關(單位)查獲或受理經通報之疑似人口販運案件時,應即進行人口販運被害人之鑑別。
檢察官偵查中,發現疑似人口販運案件者,應即移請司法警察機關(單位)進行人口販運被害人之鑑別;法院審理中,知悉有人口販運嫌疑者,應即移請檢察官轉請司法警察機關(單位)鑑別。
司法警察於人口販運被害人鑑別中,必要時,應請求社工人員或相關專業人員協助疑似人口販運被害人。
鑑別人員實施人口販運被害人鑑別前,應告知疑似人口販運被害人後續處理流程及相關保護措施。
人口販運被害人之鑑別結果,應作成鑑別通知書送達受鑑別人。受鑑別人對於鑑別結果不服者,得於鑑別通知書送達翌日起二十日內,以書面敘明理由,經原鑑別機關(單位)向其上級機關(單位)提出異議。
前項異議,原鑑別機關(單位)認有理由者,應立即更正之;認無理由者,應於十日內加具書面理由送上級機關(單位)決定。上級機關(單位)受理異議後,應於十日內為決定,認異議有理由者,應立即更正之;認無理由者,應予維持。
鑑別異議結果應以書面通知受鑑別人,受鑑別人對其結果,不得再聲明不服。
疑似人口販運被害人於鑑別或鑑別異議結果決定前,不得強制驅逐出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