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法條

法規名稱: 公證人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 EN
公證人於確認請求人身分時,應詢問請求人或使請求人填寫聲明書,並利用外部資料庫或可靠資訊來源確認請求人及其實質受益人、高階管理人員是否為現任或曾任國內外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重要政治性職務之人:
一、請求人或其實質受益人若為現任國內外政府之重要政治性職務之人,應將該請求人直接視為高風險,並採取第十七條第二款各目之強化確認身分措施。
二、前款規定於重要政治性職務之人之家庭成員及有密切關係之人,亦適用之。家庭成員及有密切關係之人之範圍,依本法第八條第四項後段所定辦法之規定認定之。第十條第三項第一款至第四款所列對象,其實質受益人或高階管理人員為重要政治性職務之人時,不適用前項規定。
洗錢防制法 (民國 113 年 07 月 31 日 ) EN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
金融機構及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應進行確認客戶身分程序,並留存其確認客戶身分程序所得資料;其確認客戶身分程序應以風險為基礎,並應包括實質受益人之審查。
前項確認客戶身分程序所得資料,應自業務關係終止時起至少保存五年;臨時性交易者,應自臨時性交易終止時起至少保存五年。但法律另有較長保存期間規定者,從其規定。
金融機構及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對現任或曾任國內外政府或國際組織重要政治性職務之客戶或受益人與其家庭成員及有密切關係之人,應以風險為基礎,執行加強客戶審查程序。
第一項確認客戶身分範圍、留存確認資料之範圍、程序、方式及前項加強客戶審查之範圍、程序、方式之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法務部及相關機關定之;於訂定前應徵詢相關公會之意見。前項重要政治性職務之人與其家庭成員及有密切關係之人之範圍,由法務部定之。
違反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或前項所定辦法中有關確認客戶身分、留存確認資料、加強客戶審查之範圍、程序、方式之規定者,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金融機構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處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公證人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 (民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 EN
公證人應確認請求人之身分範圍如下:
一、請求人為自然人者: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身分證明文件號碼、住居所地址、聯絡方式、國籍及職業。
二、請求人為法人、團體者:
(一)名稱、登記地址、註冊地國、聯絡方式及營業項目。但營業項目依當地國法令無法取得者,不在此限。
(二)擔任高階管理人員之姓名。
(三)是否發行無記名股票,以及對無記名股票之管理措施。
(四)所有權及控制權結構、實質受益人。如對具控制權之自然人是否為實質受益人有所懷疑時,應辨識有無透過其他方式對請求人行使控制權之自然人。
三、請求人為信託之受託人者:
(一) 委託人、受託人、信託監察人、信託受益人或與上述人員具相當或類似職務者之姓名、聯絡方式及住居所地址。
(二) 擔任高階管理人員之姓名。
(三) 所有權及控制權結構、實質受益人或其他可有效控制該信託之人。
請求人委任代理人辦理者,公證人應查證代理之事實,並確認代理人身分。
請求人具下列身分者,除已發行無記名股票情形者外,不適用第一項辨識實質受益人之規定:
一、我國政府機關。
二、我國公營事業機構。
三、外國政府機關。
四、我國政府機關主管之基金。
五、員工持股信託、員工福利儲蓄信託。
公證人辦理第十條、第十一條及前條規定之確認身分程序及持續審查機制,應以風險基礎方法決定其執行強度:
一、風險基礎方法應以請求人之背景、資金之直接來源或去向、交易金額及交易型態為評估項目;資金之直接來源或去向,或請求人來自於高風險國家或地區者,為高風險。
二、對於高風險情形,應加強確認請求人之身分或持續審查措施,並應採取下列強化措施:
(一)採取合理措施詢明辦理特定交易之目的、資金取得方式及實質來源。
(二)如再受理該請求人之特定交易,應加強注意。
三、對於低風險情形,得採取與低風險因素相當之簡化措施。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簡化確認身分程序:
(一)請求人來自高風險國家或地區。
(二)足以懷疑該請求人或所為之請求涉及洗錢或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