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總則
第 1 條
本辦法依消防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之位置、構造、
設備之設置標準及儲存、處理、搬運之安全管理,依本辦法之規定。但因
場所用途、構造特殊,或引用與本辦法同等以上效能之技術、工法、構造
或設備,適用本辦法確有困難,於檢具具體證明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者,
不在此限。
第 3 條
公共危險物品之範圍及分類如下:
一、第一類:氧化性固體。
二、第二類:可燃性固體。
三、第三類:自燃物質及禁水性物質。
四、第四類:易燃性液體。
五、第五類:爆炸性物質。
六、第六類:氧化性液體。
前項各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種類、分級及管制量如附表一。
第 4 條
可燃性高壓氣體,係指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
一 在常用溫度下或溫度在攝氏三十五度時,表壓力達一百萬巴斯卡 (MP
a) 以上之壓縮氣體中之氫氣、乙烯、甲烷及乙烷。
二 在常用溫度下或溫度在攝氏十五度時,表壓力達零點二百萬巴斯卡 (
MPa) 以上之壓縮乙炔氣。
三 在常用溫度下或溫度在攝氏三十五度以下時,表壓力達零點二百萬巴
斯卡 (MPa) 以上之液化氣體中之丙烷、丁烷及液化石油氣。
四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氣體。
第 5 條
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場所,係指從事第一類至第六類公共危險物品 (以下簡
稱六類物品) 製造之作業區。
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場所,係指從事製造、壓縮、液化或分裝可燃性高壓
氣體之作業區及供應其氣源之儲槽。
第 6 條
公共危險物品儲存場所,係指下列場所:
一、室外儲存場所:位於建築物外以儲槽以外方式儲存六類物品之場所。
二、室內儲存場所:位於建築物內以儲槽以外方式儲存六類物品之場所。
三、室內儲槽場所:在建築物內設置容量超過六百公升且不可移動之儲槽
儲存六類物品之場所。
四、室外儲槽場所:在建築物外地面上設置容量超過六百公升且不可移動
之儲槽儲存六類物品之場所。
五、地下儲槽場所:在地面下埋設容量超過六百公升之儲槽儲存六類物品
之場所。
可燃性高壓氣體儲存場所,係指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或處理場所設置之容
器儲存室。
第 7 條
公共危險物品處理場所,係指下列場所:
一、販賣場所:
(一) 第一種販賣場所:販賣裝於容器之六類物品,其數量未達管制量十
五倍之場所。
(二) 第二種販賣場所:販賣裝於容器之六類物品,其數量達管制量十五
倍以上,未達四十倍之場所。
二、一般處理場所:除前款以外,其他一日處理六類物品數量達管制量以
上之場所。
可燃性高壓氣體處理場所,係指販賣可燃性高壓氣體之場所。
第 8 條
本辦法所稱高閃火點物品,係指閃火點在攝氏一百三十度以上之第四類公
共危險物品。
第 9 條
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其消防安全設
備之設置,依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 (以下簡稱設備標準) 及其
他有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 10 條
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之位置、構造及
設備圖說,應由直轄市、縣 (市) 消防機關於主管建築機關許可開工前,
審查完成。
前項場所完工後,直轄市、縣 (市) 主管建築機關應會同消防機關檢查其
位置、構造及設備合格後,始得發給使用執照。
儲存液體公共危險物品之儲槽應於申請完工檢查前,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指
定之專業機構完成下列檢查,並出具合格證明文件。
一 滿水或水壓檢查。
二 儲槽容量在一千公秉以上者,應實施地盤、基礎及熔接檢查。
前項滿水、水壓、地盤、基礎及熔接檢查之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1 條
經營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之公司商號,商業主管機關核准登記
後應副知當地消防機關;其所在地、相關營業項目變更及撤銷、廢止登記
者,亦同。
第 12 條
公共危險物品之鑑定歸類,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學者、專家審議定之。
公共危險物品之試驗方法及判定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二 章 公共危險物品場所設置及安全管理
第 一 節 六類物品場所設置及安全管理
第 13 條
六類物品製造場所,其外牆或相當於該外牆之設施外側,與場所外鄰近場
所之安全距離如下:
一 與下列場所之距離,應在五十公尺以上:
(一) 古蹟。
(二)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目所列場所。
二 與下列場所之距離,應在三十公尺以上:
(一)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目至第五目、第七目、第二款第一目
、第二目及第五目至第十一目規定之場所,其收容人員在三百人以
上者。
(二)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六目、第二款第三目及第十二目規定之
場所,其收容人員在二十人以上者。
三 與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之距離,應
在二十公尺以上。
四 與前三款所列場所以外場所之距離,應在十公尺以上。
五 與電壓超過三萬五千伏特之高架電線之距離,應在五公尺以上。
六 與電壓超過七千伏特,三萬五千伏特以下之高架電線之距離,應在三
公尺以上。
前項安全距離,於製造場所設有擋牆防護或具有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得
減半計算之。
第 14 條
六類物品製造場所或一般處理場所四周保留空地寬度應在三公尺以上;儲
存量達管制量十倍以上者,四周保留空地寬度應在五公尺以上。
前項場所,如因作業流程具有連接性,四周依規定保持距離會嚴重妨害其
作業者,於設有高於屋頂,為不燃材料建造,具二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防
火牆,並將二者有效隔開者,得不受前項距離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之空地,以具有土地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之證明文件者為限。
第 15 條
六類物品製造場所或一般處理場所之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不得設於建築物之地下層。
二 牆壁、樑、柱、地板及樓梯,應以不燃材料建造;外牆有延燒之虞者
,除出入口外,不得設置其他開口,且應採用防火構造。
三 建築物之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以金屬板或其他輕質不燃材料
覆蓋。
四 窗戶及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窗;牆壁開口有延燒之虞者,
應設置常時關閉式甲種防火門。
五 窗戶及出入口裝有玻璃時,應為鑲嵌鐵絲網玻璃或具有同等以上防護
性能者。
六 製造或處理液體六類物品之建築物地板,應採用不滲透構造,且作適
當之傾斜,並設置集液溝。
七 設於室外製造或處理液體六類物品之設備,應在周圍設置距地面高度
在十五公分以上之防液堤,或設置具有同等以上效能之防止洩漏措施
;其地面應以混凝土或六類物品無法滲透之不燃材料鋪設,且作適當
之傾斜,並設置集液池。處理易燃性液體中不溶於水之物質,應於集
液池設置油水分離裝置,以防止直接流入排水溝。
第 16 條
六類物品製造場所或一般處理場所之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應有充分之採光、照明及通風設備。
二、有積存可燃性蒸氣或可燃性粉塵之虞之建築物,應設置將蒸氣或粉塵
有效排至屋簷以上或室外距地面四公尺以上高處之設備。
三、機械器具或其他設備,應採用可防止六類物品溢漏或飛散之構造。但
設備中設有防止溢漏或飛散之附屬設備者,不在此限。
四、六類物品之加熱、冷卻設備或處理六類物品過程會產生溫度變化之設
備,應設置適當之測溫裝置。
五、六類物品之加熱或乾燥設備,應採不直接用火加熱之構造。但加熱或
乾燥設備設於防火安全處所或設有預防火災之附屬設備者,不在此限
。
六、六類物品之加壓設備或於處理中會產生壓力上昇之設備,應設置適當
之壓力計及安全裝置。
七、製造或處理六類物品之設備有發生靜電蓄積之虞者,應設置有效消除
靜電之裝置。
八、避雷設備應符合國家標準 (以下簡稱 CNS) 一二八七二「建築物等用
避雷設備 (避雷針) 」規定,或以接地方式達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
但因周圍環境,無致生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九、電動機及六類物品處理設備之幫浦、安全閥、管接頭等,應裝設於不
妨礙火災之預防及搶救位置。
十、電氣設備應符合屋內線路裝置規則相關規定。
第 17 條
第一種販賣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設於建築物之地面層。
二 應在明顯處所,標示有關消防之必要事項。
三 其使用建築物之部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牆壁應為防火構造或以不燃材料建造。但與建築物其他使用部分之
隔間牆,應為防火構造。
(二) 樑及天花板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三) 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其上無樓層者,屋頂應為防火構造或以
不燃材料建造。
(四) 窗戶及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窗。
(五) 窗戶及出入口裝有玻璃時,應為鑲嵌鐵絲網玻璃或具有同等以上防
護性能者。
四 內設六類物品調配室者,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樓地板面積應在六平方公尺以上,十平方公尺以下。
(二) 應以牆壁分隔區劃。
(三) 地板應為不滲透構造,並設置適當傾斜度及集液設施。
(四) 出入口應設置甲種防火門。
(五) 有積存可燃性蒸氣或可燃性粉塵之虞者,應設置將蒸氣或粉塵有效
排至屋簷以上或室外距地面四公尺以上高處之設備。
第 18 條
第二種販賣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除準用前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三
款第五目及第四款規定外,其使用建築物之部分,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牆壁、樑、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設有天花板者,應以不燃材料建
造。
二 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並設有防止火勢向上延燒之設施;其上無
樓層者,屋頂應為防火構造。
三 窗戶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窗。但有延燒之虞者,不得設置。
四 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但有延燒之虞者,應設置常時關閉
式甲種防火門。
第 19 條
六類物品製造、儲存及處理場所應設置標示板;其內容、顏色、大小及設
置位置,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20 條
儲存六類物品達管制量以上者,應依其性質設置儲存場所儲存。
第 21 條
六類物品室內儲存場所除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九條規定外,其位置、構造
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外牆或相當於該外牆之設施外側,與場所外鄰近場所之安全距離準用
第十三條規定。
二 專供儲存六類物品之建築物 (以下簡稱儲存倉庫) 四周保留空地寬度
,應依下表規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 儲存量超過管制量二十倍之室內儲存場所,與設在同一建築基地之
其他儲存場所間之保留空地寬度,得縮減至規定寬度之三分之一,
最小以三公尺為限。
(二) 同一建築基地內,設置二個以上相鄰儲存第一類公共危險物品之氯
酸鹽類、過氯酸鹽類、硝酸鹽類、第二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硫磺、鐵
粉、金屬粉、鎂、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硝酸酯類、硝基化合物或
含有任一種成分物品之儲存場所,其場所間保留空地寬度,得縮減
至五十公分。
┌─────────┬────────────────────┐
│ │ 保 留 空 地 寬 度 │
│ ├─────────┬──────────┤
│區 分│建築物之牆壁、柱及│建築物之牆壁、柱或地│
│ │地板為防火構造者 │板為非防火構造者 │
├─────────┼─────────┼──────────┤
│未達管制量五倍者 │ │○.五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五倍以上未│一公尺以上 │一.五公尺以上 │
│達十倍者 │ │ │
├─────────┼─────────┼──────────┤
│達管制量十倍以上未│二公尺以上 │三公尺以上 │
│達二十倍者 │ │ │
├─────────┼─────────┼──────────┤
│達管制量二十倍以上│三公尺以上 │五公尺以上 │
│未達五十倍者 │ │ │
├─────────┼─────────┼──────────┤
│達管制量五十倍以上│五公尺以上 │十公尺以上 │
│未達二百倍者 │ │ │
├─────────┼─────────┼──────────┤
│達管制量二百倍以上│十公尺以上 │十五公尺以上 │
│者 │ │ │
└─────────┴─────────┴──────────┘
三 儲存倉庫應為獨立、專用之建築物。
四 儲存倉庫應為一層建築物,其高度不得超過六公尺。但儲存第二類或
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且符合下列規定者,其高度得為二十公尺以下
。
(一) 牆壁、樑、柱及地板為防火構造。
(二) 窗戶及出入口,設置甲種防火門窗。
(三) 避雷設備應符合 CNS 一二八七二「建築物等用避雷設備 (避雷針
) 」規定,或以接地方式達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但因周圍環境,
無致生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五 每一儲存倉庫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一千平方公尺。
六 儲存倉庫之牆壁、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且樑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外牆有延燒之虞者,其牆壁除出入口外,不得設置開口。但儲存六類
物品未達管制量十倍、易燃性固體以外之第二類公共危險物品或閃火
點在攝氏七十度以上之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且外牆無延燒之虞者,
其牆壁、柱及地板得以不燃材料建造。
七 儲存倉庫之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以金屬板或其他輕質不燃材料
覆蓋,且不得設置天花板。但儲存粉狀及易燃性固體以外之第二類公
共危險物品者,其屋頂得為防火構造;儲存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得
以耐燃材料或不燃材料設置天花板,以保持內部適當溫度。
八 儲存倉庫之窗戶及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窗。但有延燒之虞
者,出入口應設置甲種防火門。
九 前款之窗戶及出入口裝有玻璃時,應為鑲嵌鐵絲網玻璃或具有同等以
上防護性能者。
十 儲存第一類公共危險物品之具鹼金屬成分之無機過氧化物、第二類公
共危險物品之鐵粉、金屬粉、鎂、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禁水性物質
及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者,其地板應採用防水滲透之構造。
十一 儲存液體六類物品者,其地面應以混凝土或該物品無法滲透之不燃
材料鋪設,且作適當之傾斜,並設置集液設施。
十二 儲存倉庫設置架臺者,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架臺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定著在堅固之基礎上。
(二) 架臺及其附屬設備,應能負載所儲存物品之重量並承受地震所造
成之影響。
(三) 架臺應設置防止儲放物品掉落之裝置。
十三 儲存倉庫應有充分之採光、照明及通風設備。儲存閃火點未達攝氏
七十度之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且有積存可燃性蒸氣或可燃性粉塵
之虞者,應設置將蒸氣或粉塵有效排至屋簷以上或室外距地面四公
尺以上高處之設備。
十四 儲存量達管制量十倍以上之儲存倉庫,應設置避雷設備並符合 CNS
一二八七二「建築物等用避雷設備 (避雷針) 」規定,或以接地方
式達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但因周圍環境,無致生危險之虞者,不
在此限。
十五 儲存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有因溫度上升而引起分解、著火之虞者,
其儲存倉庫應設置通風裝置、空調裝置或維持內部溫度在該物品著
火溫度以下之裝置。
第 22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易燃性固體以外之第二類公共危險物品或閃火點達攝氏
七十度以上之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者,其位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前條
第一款至第三款及第七款至第十四款規定外,其儲存倉庫得設於二層以上
建築物,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最低層樓地板應高於地面,且各樓層高度不得超過六公尺。
二 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一千平方公尺。
三 牆壁、樑、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樓梯應以不燃材料建造,外牆有
延燒之虞者,除出入口外,不得設置開口。
四 第二層以上之地板不得設有開口。但樓梯隔間牆為防火構造,且設有
甲種或乙種防火門區劃分隔者,不在此限。
第 23 條
儲存六類物品之數量在管制量二十倍以下者,建築物之一部分得供作室內
儲存場所使用,其位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第二十一條第十款至第十五
款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設於牆壁、柱及地板均為防火構造建築物之第一層或第二層。
二 供作室內儲存場所使用之部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地板應高於地面,且樓層高度不得超過六公尺。
(二)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七十五平方公尺。
(三) 牆壁、樑、柱、地板及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且應以厚度七公
分以上鋼筋混凝土或具有同等以上強度之地板或牆壁與其他場所區
劃,外牆有延燒之虞者,除出入口外,不得設置開口。
(四) 出入口應設置甲種防火門。
(五) 不得設置窗戶。
(六) 通風及排出設備,應設置防火閘門。
第 24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六類物品之數量,未達管制量五十倍者,其位置、構造
及設備除應符合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第四款及第九款至第十五款規定外,
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存倉庫周圍保留空地寬度:
(一) 未達管制量五倍者,免設保留空地。
(二) 達管制量五倍以上未達二十倍者,保留空地寬度應在一公尺以上。
(三) 達管制量二十倍以上未達五十倍者,保留空地寬度應在二公尺以上
。
二 儲存倉庫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一百五十平方公尺。
三 儲存倉庫之牆壁、柱、地板及屋頂應為防火構造。
四 儲存倉庫之出入口,應設置常時關閉式甲種防火門。
五 儲存倉庫不得設置窗戶。
前項室內儲存場所,其高度在六公尺以上二十公尺以下時,其位置、構造
及設備,除應符合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至第四款及第九款至第十五款規定外
,並應符合前項第二款至第五款規定。
第 25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高閃火點物品者,其位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第二十
一條第三款至第六款及第八款至第十三款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與鄰近場所外牆之安全距離準用第十三條規定。但儲存數量未達管制
量二十倍者,不在此限。
二 儲存倉庫四周保留空地寬度應依下表之規定:
┌─────────┬────────────────────┐
│區 分 │保 留 空 地 寬 度 │
│ ├──────────┬─────────┤
│ │建築物之牆壁、柱及地│建築物之牆壁、柱或│
│ │板為防火構造者 │地板非防火構造者 │
├─────────┼──────────┼─────────┤
│未達管制量二十倍者│免設 │○.五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二十倍以上│一公尺以上 │一.五公尺以上 │
│未達五十倍者 │ │ │
├─────────┼──────────┼─────────┤
│達管制量五十倍以上│二公尺以上 │三公尺以上 │
│未達二百倍者 │ │ │
├─────────┼──────────┼─────────┤
│達管制量二百倍以上│三公尺以上 │五公尺以上 │
│者 │ │ │
└─────────┴──────────┴─────────┘
三 儲存倉庫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第 26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高閃火點物品,其儲存倉庫為二層以上建築物者,其位
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前條規定外,其儲存倉庫之牆壁、柱、地板及
樓梯應以不燃材料建造;外牆有延燒之虞者,牆壁應為防火構造,除出入
口外,不得設置其他開口。
第 27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高閃火點物品之數量,未達管制量五十倍者,其位置、
構造及設備應符合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第四款、第九款至第十三款及第二
十四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規定。
前項室內儲存場所,其高度超過六公尺在二十公尺以下者,應符合第二十
四條第一項規定。
第 28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之有機過氧化物及第一種爆炸性物
質,其位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第二十一條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
定:
一 其外牆與鄰近建築物之安全距離如附表二。但儲存量未達管制量五倍
,且外牆為厚度三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混凝土構造,周圍設有擋
牆防護者,其安全距離得縮減為十公尺。
二 儲存倉庫周圍保留空地寬度如附表三。
三 儲存倉庫應以分隔牆區劃,每一區劃面積應在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
,分隔牆應為厚度三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混凝土構造,或厚度四
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補強空心磚構造,且應突出屋頂五十公分以
上、二側外壁一公尺以上。
四 儲存倉庫外壁應為厚度二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混凝土構造,或厚
度三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補強空心磚構造。
五 儲存倉庫屋頂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
(一) 構架屋頂面之木構材,其跨度應在三十公分以下。
(二) 屋頂下方以圓型鋼或輕型鋼材質之格子樑構造,其邊長在四十五公
分以下。
(三) 屋頂下設置金屬網,應與不燃材料建造之屋樑、橫樑等緊密結合。
(四) 設置厚度在五公分以上,寬度在三十公分以上之木材作為屋頂之基
礎。
六 儲存倉庫出入口應為甲種防火門。
七 儲存倉庫窗戶距離地板應在二公尺以上,設於同一壁面窗戶之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壁面面積之八十分之一,且每一窗戶之面積不得超過零點
四平方公尺。
前項第一款擋牆應符合下列規定。但儲存數量未達管制量五倍者,其外牆
為厚度三十公分以上之鋼筋或鋼骨混凝土構造者,不在此限。
一 土堤或鋼筋混凝土牆之設置位置,應距離儲存場所外牆二公尺以上。
但不得超過該室內儲存場所應保留空地寬度之五分之一。
二 土堤或鋼筋混凝土牆應高於屋頂邊緣。
三 鋼筋混凝土牆之厚度應在十五公分以上,或鋼筋或鋼骨補強之空心磚
牆之厚度在二十公分以上。
四 土堤之堆高斜度不得超過六十度。
第 29 條
室內儲存場所儲存下列物品者,不適用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規定:
一 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烷基鋁、烷基鋰。
二 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之乙醛、環氧丙烷。
三 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之有機過氧化物及第一種爆炸性物質。
四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六類物品。
第 30 條
室外儲存場所儲存之六類物品,以第二類公共危險物品中之硫磺、閃火點
在攝氏二十一度以上之易燃性固體或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中之第二石油類
、第三石油類、第四石油類或動植物油類為限,並應以容器裝置,其位置
、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其外圍或相當於外圍設施之外側,與場所外鄰近場所之安全距離準用
第十三條規定。但儲存高閃火點物品者,不在此限。
二 應設置於不潮濕且排水良好之位置。
三 場所外圍,應以圍欄區劃。
四 前款圍欄四周保留空地寬度應依下表之規定。但儲存硫磺者,其保留
空地寬度得縮減至規定寬度之三分之一:
┌───────────────┬──────┐
│區 分│保留空地寬度│
├───────────────┼──────┤
│未達管制量十倍者 │三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十倍以上未達二十倍者 │六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二十倍以上未達五十倍者│十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五十倍以上未達二百倍者│二十公尺以上│
├───────────────┼──────┤
│達管制量二百倍以上者 │三十公尺以上│
└───────────────┴──────┘
五 儲存高閃火點物品,圍欄周圍保留空地寬度,應依下表規定:
┌───────────────┬──────┐
│區 分│保留空地寬度│
├───────────────┼──────┤
│未達管制量五十倍者 │三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五十倍以上未達二百倍者│六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二百倍以上者 │十公尺以上 │
└───────────────┴──────┘
六 設置架臺者,其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架臺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定著於堅固之基礎上。
(二) 架臺應能負載其附屬設備及所儲存物品之重量,並承受風力、地震
等造成之影響。
(三) 架臺之高度不得超過六公尺。
(四) 架臺應設置防止儲存物品掉落之裝置。
七 容器堆積高度不得超過三公尺。但儲存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中之第三
石油類、第四石油類及動植物油類之容器時,其高度得在四公尺以下
。
第 31 條
室外儲存場所儲存塊狀之硫磺,放置於地面者,其位置、構造及設備,除
依前條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每一百平方公尺 (含未達) 應以圍欄區劃,圍欄高度應在一點五公尺
以下。
二 設有二個以上圍欄者,其內部之面積合計應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下,且
圍欄間之距離,不得小於前條保留空地寬度之三分之一。圖示如下:
三 圍欄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有防止硫磺洩漏之構造。
四 圍欄每隔二公尺,最少應設一個防水布固定裝置,以防止硫磺溢出或
飛散。
五 儲存場所周圍,應設置排水溝及分離槽。
第 32 條
六類物品儲槽之容量不得大於儲槽之內容積扣除其空間容積後所得之量。
儲槽之內容積計算方式如下:
一 橢圓形槽儲: (請參閱附件檔案)
二 圓筒形儲槽
(一) 臥型之圓筒形儲槽: (請參閱附件檔案)
(二) 豎型圓筒形儲槽內容積不含槽頂部分。
(三) 內容積無法以公式計算者,得用近似之算法。
儲槽空間容積為內容積之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但儲槽上部設有固定式滅
火設備者,其空間容積以其滅火藥劑放出口下方三十公分以上,未達一公
尺之水平面上部計算之。
第 33 條
室內儲槽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設置於一層建築物之儲槽專用室。
二 儲槽專用室之儲槽與室內牆面之距離應在五十公分以上。專用室內設
置二座以上之儲槽時,儲槽相互間隔距離應在五十公分以上。
三 儲槽容量不得超過管制量之四十倍,且不得超過二萬公升。但第四類
公共危險物品之第四石油類及動植物油類,不在此限。同一儲槽專用
室設置二座以上儲槽時,其容量應合併計算。
四 儲槽構造:
(一) 儲槽材質應為厚度三點二公釐以上之鋼板或具有同等以上性能者。
(二) 正負壓力超過五百公釐水柱壓力之儲槽 (以下簡稱壓力儲槽) 應經
常用壓力之一點五倍進行耐壓試驗十分鐘,不得洩漏或變形。但儲
存固體六類物品者,不在此限。
(三) 非壓力儲槽,經滿水試驗後,不得洩漏或變形。
五 儲槽表面應有防蝕塗裝。
六 壓力儲槽,應設置安全裝置;非壓力儲槽應設置通氣管。
七 儲槽應設置自動顯示儲量裝置。
八 儲槽儲存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者,其注入口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不得設於容易引起火災或妨礙避難逃生之處。
(二) 可與注入軟管或注入管結合,且不得有洩漏之情形。
(三) 應設置管閥或盲板。
(四) 儲存物易引起靜電災害者,應設置有效除去靜電之接地裝置。
九 儲槽閥應為鑄鋼或具有同等以上性能之材質,且不得有洩漏之情形。
十 儲槽之排水管應設在槽壁。但排水管與儲槽之連接部分,於發生地
震或地盤下陷時,無受損之虞者,得設在儲槽底部。
十一 儲槽專用室之牆壁、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樑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外牆有延燒之虞者,除出入口外,不得設置開口。但儲存閃火點
在攝氏七十度以上之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無延燒之虞者,其牆壁、
柱及地板得以不燃材料建造。
十二 儲槽專用室之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且不得設置天花板。
十三 儲槽專用室之窗戶及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窗。但外牆
有延燒之虞者,出入口應設置常時關閉式甲種防火門。
十四 前款之窗戶及出入口裝有玻璃時,應為鑲嵌鐵絲網玻璃或具有同等
以上防護性能者。
十五 儲存液體六類物品者,其地板應為不滲透構造,並有適當傾斜度及
集液設施。
十六 儲槽專用室出入口之門檻高度不得低於二十公分。
十七 儲槽專用室應有充分採光、照明及通風設備。儲存閃火點未達攝氏
七十度之六類物品,有積存可燃性蒸氣或可燃性粉塵之虞者,應設
置將蒸氣或粉塵有效排至屋簷以上或室外距地面四公尺以上高處之
設備。
第 34 條
室內儲槽場所儲存閃火點在攝氏四十度以上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者,其位
置、構造及設備除應符合前條第二款至第十款、第十五款及第十七款規定
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槽應設置於儲槽專用室。
二 儲槽注入口附近應設置自動顯示儲量裝置。但從外部觀察容易者,得
免設。
三 儲槽專用室得設於一層以上之建築物,其牆壁、樑、柱及地板應為防
火構造。
四 儲槽專用室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其上無樓層時,屋頂應以不燃
材料建造,且不得設置天花板。
五 儲槽專用室不得設置窗戶。
六 儲槽專用室之出入口應設置甲種防火門。
七 儲槽專用室之通風及排出設備,應設置防火閘門。
八 儲槽專用室應具有防止六類物品洩漏之構造。
第 35 條
室內儲槽場所之幫浦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室內儲槽設於地面一層建築物,其幫浦設備位於儲槽專用室所在建築
物以外之場所時:
(一) 幫浦設備應定著於堅固基礎上。
(二) 供幫浦及其發電機使用之建築物或工作物 (以下簡稱幫浦室) ,應
符合下列規定:
1 牆壁、樑、柱及地板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2 屋頂應以不燃材料建造,並以金屬板或輕質不燃材料覆蓋。
3 窗戶及出入口,應設置甲種或乙種防火門窗。
4 窗戶及出入口裝有玻璃時,應為鑲嵌鐵絲網玻璃或具有同等以上
防護性能者。
5 地板應採用不滲透之構造,並設置適當之傾斜度及集液設施,且
其周圍應設置高於地面二十公分以上之圍阻措施。
6 應設計處理六類物品時,必要之採光、照明及通風設備。
7 有可燃性蒸氣滯留之虞者,應設置可將該蒸氣有效排至屋簷以上
或室外距地面四公尺以上高處之設備。
(三) 於幫浦室以外之場所設置幫浦設備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於幫浦設備周圍地面上設置高於地面十五公分以上之圍阻措施
,或其他有效防止六類物品洩漏之措施。
2 地面應以混凝土或六類物品無法滲透之不燃材料鋪設,且作適當
之傾斜,並設置集液設施。
3 幫浦處理不溶於水之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者,應設置油水分離裝
置,並防止該物品直接流入排水溝。
二 室內儲槽設於地面一層建築物,且幫浦設備設於儲槽專用室所在之建
築物者:
(一) 設於儲槽專用室以外之場所時,應符合前款第一目及第二目規定。
(二) 設於儲槽專用室時,應以不燃材料在幫浦室周圍設置高於儲槽專用
室出入口門檻之圍欄,或使幫浦設備之基礎,高於儲槽專用室出入
口門檻。
三 室內儲槽設於地面一層建築物以外,且幫浦設備設於儲槽專用室所在
建築物以外之場所時,應符合第一款規定。
四 室內儲槽設於地面一層建築物以外,且幫浦設備設於儲槽專用室所在
之建築物者:
(一) 設於儲槽專用室以外場所時,除應符合第一款第一目、第二目第五
子目至第七子目規定外,其幫浦室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牆壁、樑、柱及地板應為防火構造。
2 其上有樓層時,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其上無樓層時,屋頂
應為不燃材料建造,且不得設置天花板。
3 不得設置窗戶。
4 出入口應設置甲種防火門。
5 通風設備及排出設備應設置防火閘門。
(二) 設於儲槽專用室內時,幫浦設備除應固定在堅固基礎上,並應以不
燃材料在其周圍設置高度二十公分以上之圍阻措施。
第 36 條
室內儲槽場所輸送液體六類物品之配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為鋼製或金屬製,並應經該配管最大常用壓力之一點五倍以上壓力
進行耐壓試驗十分鐘,不得洩漏或變形。
二 設於地上者,不得接觸地面,且外部應有防蝕塗裝。
三 埋設於地下者,外部應有防蝕塗裝;接合部分,應有可供檢查之措施
。但以熔接接合者,不在此限。
四 設有加熱或保溫之設備者,應具有預防火災之安全構造。
第 37 條
室外儲槽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槽側板外壁與鄰近建築物之安全距離,準用第十三條規定。
二 儲存液體儲槽側板外壁與儲存場所廠區之境界線距離,應依附表四規
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 以不燃材料建造之防火牆。
(二) 不易延燒者。
(三) 設置防火水幕者。
三 儲槽之周圍保留空地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存閃火點未達攝氏二十一度之六類物品,其容量未達二公秉者,
應在一公尺以上;二公秉以上未達四公秉者,應在二公尺以上;四
公秉以上未達十公秉者,應在三公尺以上;十公秉以上未達四十公
秉者,應在五公尺以上;四十公秉以上者,應在十公尺以上。
(二) 儲存閃火點在攝氏二十一度以上未達七十度之六類物品,其容量未
達十公秉者,應在一公尺以上;十公秉以上未達二十公秉者,應在
二公尺以上;二十公秉以上未達五十公秉者,應在三公尺以上;五
十公秉以上未達二百公秉者,應在五公尺以上;二百公秉以上者,
應在十公尺以上。
(三) 儲存閃火點在攝氏七十度以上之六類物品,其容量未達二十公秉者
,應在一公尺以上;二十公秉以上未達四十公秉者,應在二公尺以
上;四十公秉以上未達一百公秉者,應在三公尺以上;一百公秉以
上者,應在五公尺以上。
四 相鄰儲槽間之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存閃火點未達攝氏六十度之六類物品:
1 浮頂式儲槽直徑未達四十五公尺者,為相鄰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六
分之一,最低為九十公分;儲槽直徑四十五公尺以上者,為相鄰
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四分之一。
2 固定式儲槽直徑未達四十五公尺者,為相鄰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六
分之一,最低為九十公分;儲槽直徑四十五公尺以上者,為相鄰
二座儲槽直徑和之三分之一。
(二) 儲存閃火點在攝氏六十度以上之六類物品:
1 浮頂式儲槽直徑未達四十五公尺者,為相鄰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六
分之一,最低為九十公分;儲槽直徑四十五公尺以上者,為相鄰
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四分之一。
2 固定式儲槽直徑未達四十五公尺者,為相鄰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六
分之一,最低為九十公分;儲槽直徑四十五公尺以上者,為相鄰
二座儲槽直徑和之四分之一。
五 應定著在堅固基礎上,並不得設於岩盤斷層等易滑動之地形。
六 儲槽構造除準用第三十三條第四款規定外,並應具有耐震及耐風壓之
結構;其支柱應以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或其他具有同等以上防火
性能之材料建造。
七 儲槽內壓力異常上升時,有能將內部氣體及蒸氣由儲槽上方排出之構
造。
八 儲槽表面應有防蝕塗裝。
九 儲槽底板與地面相接者,底板外表應有防蝕措施。
十 壓力儲槽,應設置安全裝置;非壓力儲槽,應設置通氣管。
十一 儲槽儲存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其注入口準用第三十三條第八款規
定。
十二 幫浦設備除準用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周圍保留空地寬度不得小於三公尺。但設有擋牆或儲存六類物品
數量未達管制量十倍者,不在此限。
(二) 儲存高閃火點物品之保留空地寬度不得小於一公尺。
(三) 與儲槽之距離不得小於儲槽保留空地寬度之三分之一。
十三 儲槽閥應為鑄鋼或具有同等以上性能之材質,且不得有洩漏之情形
。
十四 儲槽之排水管應置於槽壁。但排水管與儲槽之連接部分,於發生地
震或地盤下陷時,無受損之虞者,得設在儲槽底部。
十五 浮頂式儲槽設置於槽壁或浮頂之設備,於地震等災害發生時,不得
損傷該浮頂或壁板。但設置保安管理上必要設備者,不在此限。
十六 配管設置準用第三十六條規定。
十七 避雷設備應符合 CNS 一二八七二「建築物等用避雷設備 (避雷針
) 」規定,或以接地方式達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但六類物品儲存
量未達管制量十倍,或因周圍環境,無致生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
十八 儲存液體六類物品,應設置防液堤。但儲存二硫化碳者,不在此限
。
十九 儲存固體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禁水性物質之儲槽,其投入口上方防
止雨水之設備,應以防水性不燃材料製造。
二十 儲存二硫化碳之儲槽,槽壁厚度不得小於二十公分,並應沒入於無
漏水之虞之鋼筋混凝土水槽中。
前項第二款之防火牆及防火水幕設置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38 條
儲存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儲槽之防液堤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單座儲槽周圍所設置防液堤之容量,應為該儲槽容量百分之一百一十
以上;同一地區設有二座以上儲槽者,其周圍所設置防液堤之容量,
應為最大之儲槽容量百分之一百一十以上。
二 防液堤之高度應在五十公分以上。但儲槽容量合計超過二十萬公秉者
,高度應在一公尺以上。
三 防液堤內面積不得超過八萬平方公尺。
四 防液堤內部設置儲槽,不得超過十座。但其儲槽容量均在二百公秉以
下,且所儲存物之閃火點在攝氏七十度以上未達二百度者,得設置二
十座以下;儲存物之閃火點在攝氏二百度以上者,無設置數量之限制
。
五 防液堤周圍應設道路並與區內道路連接,道路寬度不得小於六公尺。
六 室外儲槽之直徑未達十五公尺者,防液堤與儲槽壁板間之距離,不得
小於儲槽高度之三分之一;其為十五公尺以上者,不得小於儲槽高度
之二分之一。但儲存物之閃火點在攝氏二百度以上者,不在此限。
七 防液堤應以鋼筋混凝土造或土造,並應具有防止儲存物洩漏及滲透之
構造。
八 儲槽容量超過一萬公秉者,應在各個儲槽周圍設置分隔堤,並應符合
下列規定:
(一) 分隔堤高度應為三十公分以上且低於防液堤高度二十公分。
(二) 分隔堤應以鋼筋混凝土造或土造。
九 防液堤內部除與儲槽有關之配管及消防用配管外,不得設置任何配管
。
十 防液堤不得被配管貫通。但不損傷防液堤構造性能者,不在此限。
十一 防液堤應設置能排放內部積水之排水設備,且操作閥應設在防液堤
之外部,平時應保持關閉狀態。
十二 室外儲槽容量在一千公秉以上者,其排水設備操作閥開關,應容易
辨別。
十三 室外儲槽容量在一萬公秉以上者,其防液堤應設置洩漏檢測設備,
並應於可進行處置處所設置警報設備。
十四 高度一公尺以上之防液堤,每間隔三十公尺應設置出入防液堤之階
梯或土質坡道。
儲存前項以外液體六類物品儲槽之防液堤,其容量不得小於最大儲槽容量
,且應符合前項第二款、第七款至第十二款及第十四款規定。
第 39 條
室外儲槽儲存高閃火點物品者,其位置、構造及設備得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準用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一款、第四款至第十一款、第十三款至第十
六款規定。
二 周圍保留空地寬度,應依下表規定:
┌──────────┬──────┐
│儲槽容量 │保留空地寬度│
├──────────┼──────┤
│未達管制量二千倍者 │三公尺以上 │
├──────────┼──────┤
│達管制量二千倍以上者│五公尺以上 │
└──────────┴──────┘
三 幫浦設備周圍保留空地寬度,應在一公尺以上。
四 周圍應設置防止儲存物外洩及滲透之防液堤,且防液堤之容量,不得
小於最大儲槽之容量。
第 40 條
室外儲槽儲存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烷基鋁、烷基鋰、第四類公共危險物
品之乙醛、環氧丙烷及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六類物品者,除依第三十七條
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設置能將洩漏之儲存物侷限於特定範圍,並導入安全槽之設備。
二 應設置用惰性氣體或有同等效能予以封阻之設備。
三 儲存乙醛或環氧丙烷者,其儲槽材質不得含有銅、鎂、銀、水銀、或
含該等成份之合金,且應設置冷卻裝置或保冷裝置。
第 41 條
地下儲槽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儲槽應置於地下槽室。但儲存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且符合下列規定者
,得直接埋設於地下。
(一) 距離地下鐵道、地下隧道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場所之水平距離在十
公尺以上。
(二) 儲槽應以水平投影長及寬各大於六十公分以上,厚度為二十五公分
以上之鋼筋混凝土蓋予以覆蓋。
(三) 頂蓋之重量不可直接加於該地下儲槽上。
(四) 地下儲槽應定著於堅固基礎上。
二 儲槽與槽室之牆壁間應有十公分以上之間隔,且儲槽周圍應填塞乾燥
砂。
三 儲槽頂部距離地面應在六十公分以上。
四 二座以上儲槽相鄰者,其間隔應在一公尺以上。但其容量總和在管制
量一百倍以下者,其間隔得減為五十公分以上。
五 儲槽應以厚度三點二公釐以上之鋼板建造,並具氣密性。非壓力儲槽
以每平方公分零點七公斤之壓力、壓力儲槽以最大常用壓力之一點五
倍之壓力,實施十分鐘之水壓試驗,不得洩漏或變形。
六 儲槽外表應施以防蝕塗裝。
七 壓力儲槽應設置安全裝置,非壓力儲槽應設置通氣管。
八 儲存液體六類物品時,應有自動顯示儲量裝置或計量口。設置計量口
時不得造成槽底受損。
九 儲槽注入口應設置於室外,並準用第三十三條第八款規定。
十 幫浦設備設置於地面者,準用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幫浦設備設於
儲槽之內部者,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幫浦設備之電動機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定子為金屬製容器,並充填不受六類物品侵害之樹脂。
2 於運轉中能冷卻定子之構造。
3 電動機內部有防止空氣滯留之構造。
(二) 連接電動機之電線,應有保護措施,不得與六類物品直接接觸。
(三) 幫浦設備有防止電動機運轉升溫之功能。
(四) 幫浦設備在下列情形時,電動機能自動停止:
1 電動機溫度急遽升高時。
2 幫浦吸引口外露時。
(五) 幫浦設備應與儲槽凸緣接合。
(六) 應設於保護管內。但有足夠強度之外裝保護者,不在此限。
(七) 幫浦設備設於地下儲槽上部部分,應有可檢測六類物品洩漏之措施
。
十一 配管準用第三十六條規定。
十二 儲槽配管應裝設於儲槽頂部。
十三 儲槽周圍應在適當位置設置四處以上之測漏管。
十四 槽室之牆壁及底部應採用厚度三十公分以上之混凝土構造或具有同
等以上強度之構造,並有適當之防水措施;其頂蓋應採用厚度二十
五公分以上之鋼筋混凝土構造。
第 42 條
儲槽為雙重殼之地下儲槽場所,其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符合前條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後段及第七款至第十二款規定。
二 直接埋設於地下者,並應符合前條第一款第二目至第四目規定。
三 置於地下槽室者,並應符合前條第二款及第十四款規定。
四 儲槽應於雙重殼間設置液體洩漏檢測設備。
五 儲槽應具有氣密性,並使用下列材料之一:
(一) 厚度三點二公釐以上之鋼板或具有同等以上性能之材質。
(二) 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強化塑料。
六 使用強化塑料之儲槽者,應具有能承受荷重之安全構造。
七 使用鋼板之儲槽者,其外表應有防蝕塗裝。
第 43 條
地下儲槽場所儲存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烷基鋁、烷基鋰、第四類公共危
險物品之乙醛、環氧丙烷及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六類物品者,其位置、構
造及設備除應符合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至第十四款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
定:
一 儲槽應置於地下槽室。
二 準用第四十條第三款規定。但儲槽構造具有可維持物品於適當溫度者
,可免設冷卻裝置或保冷裝置。
第 44 條
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六類物品容器之容量達管制量三十倍者,容器外
部除應依照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之規定,標示相關事項外,並應標示
緊急應變搶救代碼。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容器,非經檢驗合格不得使用;其檢驗工作得委託
專業機關 (構) 辦理。
前項檢驗項目及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45 條
六類物品之儲存及處理,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 第一類公共危險物品應避免與可燃物接觸或混合,或與具有促成其分
解之物品接近,並避免過熱、衝擊、摩擦。無機過氧化物應避免與水
接觸。
二 第二類公共危險物品應避免與氧化劑接觸混合及火焰、火花、高溫物
體接近及過熱。金屬粉應避免與水或酸類接觸。
三 第三類公共危險物品之禁水性物質不可與水接觸。
四 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不可與火焰、火花或高溫物體接近,並應防止其
發生蒸氣。
五 第五類公共危險物品不可與火焰、火花或高溫物體接近,並避免過熱
、衝擊、摩擦。
六 第六類公共危險物品應避免與可燃物接觸或混合,或具有促成其分解
之物品接近,並避免過熱。
第 46 條
第一種及第二種販賣場所,其安全管理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 購買及販賣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應建檔登記,每日詳載其存量。
二 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應分類或分室儲存。
三 應注意陳列處所之安全。
四 不得出售非法製造或不符規定之六類物品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
五 不合格或變質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應隨時清理。
六 取用或稱量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時,應選用適當用具,並應注意安全
。
第 47 條
製造、儲存或處理六類物品達管制量三十倍以上之場所,應由管理權人選
任管理或監督層次以上之幹部為保安監督人,擬訂消防防災計畫,報請當
地消防機關核定,並依該計畫執行六類物品保安監督相關業務。
保安監督人選任後十五日內,應報請當地消防機關備查;異動時,亦同。
第一項保安監督人應經直轄市、縣 (市) 消防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認可
之專業機構,施予二十四小時之訓練領有合格證書者,始得充任,任職期
間並應每二年接受複訓一次。
第一項消防防災計畫內容及前項講習訓練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二 節 (刪除)
第 三 章 可燃性高壓氣體場所設置及安全管理
第 60 條
本章所稱儲槽,係指固定於地盤之可燃性高壓氣體儲槽。
第 61 條
本章所稱容器,係指純供灌裝可燃性高壓氣體之移動式壓力容器。
第 62 條
本章所稱處理設備,係指以壓縮、液化及其他方法處理可燃性高壓氣體之
高壓氣體製造設備。
第 63 條
本章所稱儲存能力,係指儲存設備可儲存之可燃性高壓氣體之數量,其計
算式如下:
一 壓縮氣體儲槽:Q = (10P+1) ×V1
二 液化氣體儲槽:W = C1 ×w ×V2
三 液化氣體容器:W = V2 /C2
算式中:
Q :儲存設備之儲存能力 (單位:立方公尺) 值。
P :儲存設備之溫度在攝氏三十五度 (乙炔氣為攝氏十五度) 時之最高
灌裝壓力 (單位:百萬巴斯卡 Mpa) 值。
V1:儲存設備之內容積 (單位:立方公尺) 值。
V2:儲存設備之內容積 (單位:公升) 值。
W :儲存設備之儲存能力 (單位:公斤) 值。
W :儲存設備於常用溫度時液化氣體之比重 (單位:每公升之公斤數) 值
。
C1:0.9 (在低溫儲槽,為對應其內容積之可儲存液化氣體部分容積比之
值)
C2: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值。
第 64 條
本章所稱處理能力,係指處理設備以壓縮、液化或其他方法一日可處理之
氣體容積 (換算於溫度在攝氏零度、壓力為每平方公分零公斤狀態時之容
積) 值。
第 65 條
本章所稱之第一類保護物及第二類保護物如下:
一 第一類保護物係指下列場所:
(一) 古蹟。
(二)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目所列之場所。
(三)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六目、第二款第三目及第十二目所列之
場所,其收容人員在二十人以上者。
(四)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目、第二款第五目及第八目所列之場
所,其收容人員在三百人以上者。
(五)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目所列之場所,每日平均有二萬人以
上出入者。
(六) 設備標準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二目至第五目及第七目所列之場所,總
樓地板面積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 第二類保護物:係指第一類保護物以外供人居住或使用之建築物。但
與製造、處理或儲存場所位於同一建築基地者,不屬之。
第 66 條
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場所,其外牆或相當於該外牆之設施外側,與場外第
一類保護物及第二類保護物之安全距離如下:
┌────────┬───┬──────┬──────┬───┐
│儲存能力或處理能│0 ≦ │10000 ≦× │52500 ≦× │990000│
│力 (x) │×< │<52500 │<990000 │≦× │
│安全距離單位:公│1000 │ │ │ │
│尺 │0 │ │ │ │
│對象物 │ │ │ │ │
├────────┼───┼──────┼──────┼───┤
│第一類保護物 │12√2 │0.┌────│30 (但低溫儲│30 (但│
│ │ │12┘x+10000 │槽為 │低溫儲│
│ │ │ │0.┌────┤槽為 1│
│ │ │ │12┘x+10000)│20) │
├────────┼───┼──────┼──────┼───┤
│第二類保護物 │8 √2 │0.┌────│20 (但低溫儲│20 (但│
│ │ │08┘x+10000 │槽為 │低溫儲│
│ │ │ │0.┌────┤槽為 8│
│ │ │ │08┘x+10000)│0) │
├────────┴───┴──────┴──────┴───┤
│儲存能力或處理能力單位:壓縮氣體為立方公尺、液化氣體為公斤。│
└──────────────────────────────┘
第 67 條
可燃性高壓氣體儲存場所,其外牆或相當於該外牆之設施外側,與場外第
一類及第二類保護物之安全距離如下:
┌─────────────┬─────┬──────┬───┐
│ 儲存面積 (Y) 單位:平│0 ≦Y<8 │8 ≦Y<25 │25≦Y│
│ 方公尺 │ │ │ │
│ 安全距離單位:公尺 │ │ │ │
│對象物 │ │ │ │
├─────────────┼─────┼──────┼───┤
│第一類保護物 │9 √2 │4.5 √Y │22.5 │
├─────────────┼─────┼──────┼───┤
│第二類保護物 │6 √2 │3 √Y │15 │
└─────────────┴─────┴──────┴───┘
前項儲存場所設有防爆牆或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其與第一類保護物及第
二類保護物安全距離得縮減如下:
┌─────────────┬─────┬──────┬───┐
│ 儲存面積 (Y) 單位:平│0 ≦Y<8 │8 ≦Y<25 │25≦Y│
│ 方公尺 │ │ │ │
│ 安全距離單位:公尺 │ │ │ │
│對象物 │ │ │ │
├─────────────┼─────┼──────┼───┤
│第一類保護物 │0 │2.25 √Y │11.25 │
├─────────────┼─────┼──────┼───┤
│第二類保護物 │0 │1.5 √Y │7.5 │
└─────────────┴─────┴──────┴───┘
前項防爆牆之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68 條
液化石油氣製造場所,其外牆或相當於該外牆之設施外側,與場外第一類
及第二類保護物之安全距離應分別符合表一之 L1 及 L4 之規定。但與場
外第一類或第二類保護物之安全距離未達 L1 或 L4 ,而達表二所列之距
離,並依表二規定設有保安措施者,不在此限。
前項所稱之保安措施如下:
一 儲槽或處理設備埋設於地盤下者。
二 儲槽或處理設備設置水噴霧裝置或具有同等以上防火性能者。
三 儲槽或處理設備與第一類或第二類保護物間設有防爆牆或具有同等以
上之防護性能者。
第 69 條
可燃性高壓氣體處理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應設於建築物之地面層。
二 建築物供處理場所使用部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牆壁應為防火構造或不燃材料建造。但與建築物其他使用部分之隔
間牆,應為防火構造。
(二) 樑及天花板應以不燃材料建造。
(三) 其上有樓層者,上層之地板應為防火構造;其上無樓層者,屋頂應
為防火構造或以不燃材料建造。
三 電氣設備應符合屋內線路裝置規則相關規定。
第 70 條
可燃性高壓氣體儲存場所,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設有警戒標示及防爆型緊急照明設備。
二 設置氣體漏氣自動警報設備。
三 設置防止氣體滯留之有效通風裝置。
四 採用不燃材料構造之地面一層建築物,屋頂應以輕質之金屬板或具同
等性能材質構成,屋簷並應距離地面二點五公尺以上。
五 保持攝氏四十度以下之溫度;容器並應防止日光之直射。
六 灌氣容器與殘氣容器,應分開儲存,並直立放置,且不可重疊堆放。
灌氣容器並應採取防止因容器之翻倒、掉落引起衝擊或損傷附屬之閥
等措施。
七 通路面積至少應占儲存場所面積之百分之二十以上。
八 周圍二公尺範圍內,應嚴禁煙火,且不得存放任何可燃性物質。但儲
存場所牆壁以厚度九公分以上鋼筋混凝土造或具有同等以上強度構築
防護牆者,不在此限。
九 避雷設備應符合 CNS 一二八七二「建築物等用避雷設備 (避雷針)
」規定,或以接地方式達同等以上防護性能者。但因周圍環境,無致
生危險之虞者,不在此限。
十 人員不得攜帶可產生火源之機具或設備進入。
十一 設有專人管理。
前項防護牆之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1 條
液化石油氣製造場所及處理場所應設置儲存場所儲放液化石油氣容器。
前項處理場所之位置、構造及設備,準用第六十九條規定。
第一項儲存場所之構造及設備準用前條規定。
第 72 條
液化石油氣儲存場所僅供一家處理場所使用之面積,不得少於十平方公尺
;供二家以上共同使用者,每一處理場所使用之儲存面積,不得少於六平
方公尺。
前項儲存場所設置位置與處理場所距離不得超過五公里。但儲存場所設有
圍牆防止非相關人員進入,並有二十四小時專人管理時,其距離得為二十
公里內。
第一項儲存場所之規模、證明書核發、管理與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要點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3 條
液化石油氣處理場所儲放之液化石油氣,總儲氣量不得超過一二八公斤。
液化石油氣備用量,供營業使用者,不得超過八十公斤;供家庭使用者,
不得超過四十公斤。
第 74 條
液化石油氣容器,應經中央主管機關型式認可及個別認可合格,並附加合
格標示後始可使用。
前項認可之申請、發給、容器規格、容器合格標示與不合格處理、作業人
員之教育訓練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認可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之認可作業,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專業機構辦理。
第 75 條
液化石油氣製造及處理場所之經營者應於容器檢驗期限屆滿前,將容器送
往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檢驗場,依定期檢驗基準實施檢驗;經檢驗合格之
容器,應附加合格標示。
前項容器之定期檢驗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液化石油氣容器檢驗場其認可之申請、發給、基本設施、檢驗作業
基準、容器合格標示與不合格處理、作業人員之教育訓練及其他應遵行事
項之管理要點,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76 條
液化石油氣處理場所之經營者應於容器明顯位置標示可供辨識之商號及電
話。
第 77 條
家庭或營業用液化石油氣之灌氣裝卸,應於分裝場為之。
第 78 條
液化石油氣製造場所於實施灌氣之前,應確認符合下列事項,始准予灌氣
:
一 容器應標示合格處理場所商號及電話。
二 容器仍在檢驗合格有效期限內。
三 實施容器外觀檢查,確認無腐蝕變形且容器能直立者。
不符前項規定之容器不得灌氣,製造場所之經營者並應迅速通知處理場所
之經營者處理。
第 四 章 附則
第 79 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設置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
氣體之場所,其設置標準及安全管理不符合本辦法規定者,應於本辦法施
行後二年內改善完畢,逾期不改善,或改善仍不符合本辦法規定者,依本
法第四十二條或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處分。
本辦法修正施行前,已設置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
壓氣體之場所,應適用本辦法修正施行前之標準。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適用修正施行後之標準,並於本辦法修正施行後二年內改善完畢:
一 公共危險物品販賣場所及儲存場所之構造及設備。
二 本辦法規定之安全管理部分。
三 已逾改善期限,仍未符合本辦法修正施行前之構造及設備規定者。
前二項之改善期限,如因場所、工程及設施等特殊情形,無法於期限內完
成者,得於期限屆滿前,檢具改善計畫書,向當地消防主管機關申請延長
改善期限,經核准者,得延長一次。但延長期限以不超過二年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