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

依據司法院於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最高法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七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選編之判例,若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應停止適用。未經前項規定停止適用之判例,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字號:
49 年台上字第 1636 號
裁判日期:
民國 49 年 11 月 16 日
資料來源: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77 年刑事部分)第 164、167、409 頁
最高法院民刑事判例全文彙編(48年~49年)第 738-740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92 年刑事部分)第 158、162、413 頁

中華民國裁判類編-刑事法(四)第 705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 16-94 年刑事部分)第 134、137、352 頁
最高法院判例全文彙編-民國39年~94年刑事部分(48~68年)第 201-
202 頁
要旨:
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第一項之恐嚇罪,係以恐嚇使人交付財物為要件,如 果僅有恐嚇行為,並無使人交付財物之表示,被害人之交付財物乃因其為 公務員有職務關係之故,則應成立收受賄賂罪,要與恐嚇罪之要件不合。
編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