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整合查詢查詢結果

司法解釋 > 大法官解釋(舊制)

1.
解釋字號:
解釋日期:
民國 83 年 12 月 23 日
解釋文:
憲法第十九條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係指人民有依法律 所定要件負繳納稅捐之義務或享減免繳納之優惠而言。至法律所定之內容 於合理範圍內,本屬立法裁量事項,是房屋稅條例第一條、第五條、第六 條及第十五條之規定與憲法並無牴觸。又房屋稅係依房屋現值按法定稅率 課徵,為財產稅之一種;同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就房屋稅之免稅額 雖未分別就自住房屋與其他住家用房屋而為不同之規定,仍屬立法機關裁 量之範疇,與憲法保障人民平等權及財產權之本旨,亦無牴觸。惟土地法 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建築改良物為自住房屋時,免予徵稅」,而房屋 稅條例第一條則規定:「各直轄市及各縣 (市) (局) 未依土地法徵收土 地改良物稅之地區,均依本條例之規定徵收房屋稅」,對自住房屋並無免 予課徵房屋稅之規定,二者互有出入,適用時易滋誤解,應由相關主管機 關檢討房屋租稅之徵收政策修正之。
2.
解釋字號:
解釋日期:
民國 81 年 04 月 24 日
解釋文:
人民有訴訟之權,憲法第十六條固定有明文,惟訴訟如何進行,應另 由法律定之,業經本院釋字第一七○號解釋於解釋理由書闡明在案。刑事 訴訟乃實現國家刑罰權之程序,刑事訴訟法既建立公訴制度,由檢察官追 訴犯罪,又於同法第三百十九條規定:「犯罪之被害人得提起自訴」,其 所稱「犯罪之被害人」,法律並未明確界定其範圍,自得由審判法院依具 體個別犯罪事實認定之,最高法院七十年臺上字第一七九九號判例所表示 之法律上見解,尚難認與憲法有何牴觸。
3.
解釋字號:
解釋日期:
民國 71 年 04 月 16 日
解釋文:
本院解釋,其所依據之法令內容變更者,在未經變更解釋前,若新舊 法令之立法本旨一致,法理相同,解釋之事項尚存或解釋之內容有補充新 法之功用者,仍有其效力。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侵占職務上持有之非公 用私有財物者,為貪污行為,應分別按戡亂時期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三 款或第四款論罪。如其情節輕微,而其所得或所圖得財物在三千元以下者 ,應有同條例第十二條第一項之適用。本院院解字第三○八○號及院解字 第三○一五號解釋,應予補充解釋。
4.
解釋字號:
解釋日期:
民國 68 年 06 月 22 日
解釋文:
行賄行為,不論行賄人之身分如何,其性質均與貪污行為有別,不適 用公務人員任用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本院釋字第九十六號解釋仍予 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