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條文檢索結果

法規名稱: 老人福利服務提供者資格要件及服務準則 EN
法規類別: 行政 > 衛生福利部 > 社會及家庭目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準則依老人福利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老人福利服務提供單位應遵循下列事項:
一、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精神,關懷服務老人
二、以服務對象安全及健康為首要考量。
三、尊重服務對象之自主性及權利。
四、專業人員執行業務,應遵守相關法令。
五、確保服務品質,並遵守專業倫理及守則。
六、保持與其他照顧團隊之良好互動。
七、不得為誇大不實之宣傳。
八、提供相關資訊,供選擇服務之參考。
九、遵循個人資料保密原則。
十、提供申訴管道。
十一、病歷或個案紀錄,除其他法規另有規定外,保存七年。
十二、於提供服務前,應報經服務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備查,並接受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監督及輔導。
機構式服務提供單位,以經主管機關許可設立之老人福利機構為限。
依本準則提供老人福利服務之社會工作人員、照顧服務員、居家服務督導員及護理人員,應符合老人福利服務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規定。
身體照顧及家務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居家式餐飲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餐館業及其他餐飲業。
除前項所定居家式餐飲服務提供單位外,遇有特殊情形者,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結合當地資源提供服務。
緊急救援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四、保全業。
住家環境改善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積極維護老人尊嚴及自主,形塑友善老人居住及生活環境。
二、提供符合老人個別化需求之無障礙空間。
心理諮商服務內容如下:
一、心理健康宣導及教育。
二、個別諮商。
三、團體諮商。
四、家庭諮商。
五、老人自殺防治。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單位應依下列規定配置工作人員:
一、護理人員或社會工作人員至少一人。
二、照顧服務員:
(一)失能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十人應置一人;未滿十人者以十人計。
(二)失智症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六人應置一人;未滿六人者,以六人計。
(三)失智、失能混合型老人日間照顧服務:每照顧八人應置一人未滿八人者,以八人計。
第五十五條第七款之服務內容,應由專任或特約護理人員提供服務。
第五十五條第八款之服務內容,應由專任或特約物理治療師(生)或職能治療師(生)提供服務。
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單位之設施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築物之設計、構造及設備應符合建築法及相關法令規定。
二、樓地板面積平均每人應有六點六平方公尺,並應設下列空間:
(一)多功能活動室。
(二)無障礙衛浴設備。
(三)餐廳。
(四)午休設施或寢室,且不得設於地下樓層。
(五)簡易廚房。
三、必要時得為失智症老人設適當且獨立空間,並提供個別化服務。
四、機構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其設施設備應符合機構之相關規定。
社區式餐飲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社區發展協會、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餐館業及其他餐飲業。
本法第十八條第八款所稱家庭托顧服務,指照顧服務員於住所內,提供失能老人身體照顧、日常生活照顧與安全性照顧服務,及依失能老人之意願及能力協助參與社區活動。
家庭托顧服務提供內容如下:
一、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易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包含換洗衣物之洗滌及修補、文書服務、備餐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須用品、陪同就醫或聯絡醫療機構、文康休閒及協助參與社區活動等服務。
三、安全性照顧:注意異常狀況、緊急通報醫療機構、協助危機事故處理及其他相關服務。
家庭托顧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服務: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四、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前項服務提供單位應依第六十七條規定,招募遴選合格之照顧服務員,並報經當地主管機關備查後輔導其提供服務。
教育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三、社會教育機構。
四、社區大學。
五、學校。
六、大眾傳播業。
教育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課程設計應具創新及多樣性。
二、製播老人相關廣播及電視節目時,應兼顧老人不同之語言需求。
三、編印老人相關出版品時,應考量適合老人閱讀之字體大小。
四、推廣教育或建教合作時,應避免不當營利。
五、提供多元服務管道,並加強師資培訓。
法律服務內容如下:
一、老人權益法律諮詢。
二、老人保護法律服務。
三、轉介法律扶助資源。
四、宣導法律常識。
法律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三、法律相關團體。
四、大專校院法律系所。
五、律師事務所
提供失能老人使用下列服務,所需之交通接送服務:
一、就醫服務。
二、社區保健服務。
三、社區醫護服務。
四、社區復健服務。
五、輔具服務。
六、日間照顧服務。
七、家庭托顧服務。
八、其他社區式服務。
交通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四、公路汽車客運業、市區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遊覽車客運業及小客車租賃業。
退休準備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醫療法人。
二、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三、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四、退休前所屬之服務單位。
五、社區大學。
六、社會教育機構。
七、學校。
休閒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
三、觀光產業。
休閒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尊重老人自主參與之意願。
二、考量老人身心負荷及認知能力,提供服務。
三、提供無障礙設施與寬廣活動空間,注意老人人身安全。
四、休閒設施應註明使用及安全性說明。
五、結合專業人力,提供老人多元選擇之休閒活動。
六、推廣老人休閒認知,提昇休閒自覺,建立正確休閒態度。
資訊提供及轉介服務由下列單位提供:
一、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公益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會團體、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三、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住宿服務提供單位應辦理下列事項:
一、設立規模、樓地板面積、設施設備及人員配置符合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
二、建立緊急安全事件處理流程及應變機制。
三、空間設備及器具之設置,應考量老人使用及操作之便利性。
四、注重居住安全設施維護,定期依消防防護計畫執行有關防火管理上必要業務及水、電安全之檢查維護。
五、兼顧家庭生活氣氛,並使住民參與擺設佈置。
機構式醫護服務內容如下:
一、評估住民身心狀況,依其需求擬定個別化照顧計畫,並定期評估修正。
二、提供直接及間接照顧,並督導照顧服務員執行日常照顧計畫。
三、協助住民就醫,並視住民需要,照會、轉介相關之醫療服務。
四、指導住民正確使用藥物及藥品安全管理。
五、協助住民參加老人健康檢查及疫苗注射。
六、提供住民相關衛生、保健及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相關資訊。
七、協助照護品質管理與監測。
八、住民健康狀況建檔管理。
九、提供醫師定期巡診服務。
十、其他機構式醫護服務。
機構式醫護服務提供單位應依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設置必要之設施設備及相關醫護人力。
生活照顧服務內容如下:
一、協助進食。
二、協助更衣梳洗、被服及個人衣物清洗。
三、協助身體清潔、翻身拍背、簡易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
四、服藥提醒、住房及環境清掃。
五、疾病送醫、陪同就醫照顧。
六、提供代理購物、郵電服務。
七、老人自我照顧能力之協助及促進。
八、提供其他生活上必要事務之處理等服務。
生活照顧服務提供單位應依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設置必要之設施設備及照顧服務員。
家屬教育服務內容如下:
一、提供老人及家屬支持性服務。
二、協助家屬運用社會資源等服務。
三、定期召開住民家屬座談會或聯誼活動。
四、提供家屬參與老人進住機構調適服務。
老人福利機構內設日間照顧設施者,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依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規定配備必要之設施設備。
二、設有固定隔間、獨立區劃。
三、置專任照顧服務員及相關社會工作或護理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