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條文檢索結果

法規名稱: 旱災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
法規類別: 行政 > 經濟部 > 水利目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標準所稱旱災,指因久旱不雨,且旱象缺水持續惡化,無法有效調配供水因應,所產生之災害。
本標準所稱救助,指為給付實際受災者緊急危難之生活慰助金。
前項災害救助種類如下:
一、農田之受災救助。
二、魚塭之受災救助。

旱災災害救助對象如下:
一、農田受災致無法耕種,且須翻耕整地者。
二、魚塭受災致無法養殖,且須整池改善者。
前項第一款所稱農田如下:
一、非都市土地編定為農牧用地現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二、都市土地劃定為保護區或農業區現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三、國家公園土地為依有關法令勘定現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第一項第二款所稱魚塭,指依有關法令辦理登記或核准之陸上魚塭,並向縣(市)政府申報當季水產養殖物資料有案者。

旱災災害救助以現金方式給付;其核發基準如下:
一、農田:以半公畝為單位,每半公畝發給新臺幣一百二十五元,未達半公畝者不予計算。
二、魚塭:以半公畝為單位,每半公畝發給新臺幣一百六十元,未達半公畝者不予計算。

旱災災害救助金具領人資格如下:
一、農田受災救助金:由農田耕種人具領。
二、魚塭受災救助金:由魚塭養殖人具領。
前項耕種人或養殖人,非土地所有權人者,須檢具合法使用證明文件。

旱災災害救助金,由災害發生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發給;所需經費由災害發生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分別編列預算支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