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條文檢索結果

大眾捷運系統之場、站、路線及設施兩側之禁建、限建,依本辦法之規定辦理。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特殊軟弱地段:指土壤標準貫入試驗之貫入值小於八之軟弱粘土地層,且總厚度大於五十公尺,其間夾雜不同土層之厚度小於三公尺。
二、特殊堅硬地段:指於地表下十公尺範圍內,其土壤標準貫入試驗之貫入值大於五十之卵礫石或岩盤地質,且其連續厚度大於五十公尺。
三、過河段:指捷運系統穿越河川區域或排水設施範圍之區域。
四、廣告物:指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之廣告牌(塔)、電腦顯示板、電視牆、綵坊、牌樓、電動燈光、旗幟及非屬飛航管制區內之氣球等物體。
五、障礙物:指高度超過五十公分且水平投影面積超過五平方公尺之物體。
六、土地開挖行為:工程完成後無有體物留置之開挖行為,包括地基調查鑽孔、抽降地下水、地下構造物之拆除等。
七、現況測量:指針對捷運既有設施結構體、線形及淨空之情況所作之測量。
八、現況調查:指針對捷運既有設施結構體裂縫、滲漏水、鏽染鏽蝕等狀況以目視或拍照留存等方式進行,並作成紀錄之調查。
九、捷運主管機關:指本法第四條規定之大眾捷運系統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
大眾捷運系統路線經行政院核定後,其禁建、限建範圍,經捷運主管機關會同當地政府會勘後,由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辦理公開閱覽三十日,並刊登於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土地權利關係人得於公開閱覽期間以書面提出意見。捷運主管機關於參酌土地權利關係人之意見後,劃定禁建、限建範圍。
禁建、限建範圍劃定後,捷運主管機關應繪製比例尺不得小於千分之一之地形圖,並於報請交通部會同內政部核定後,委託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公告實施。
本條文有附件 第 6 條
大眾捷運系統兩側禁建範圍為附件一所劃定之範圍。
前項禁建範圍內,除建造其他捷運設施、連通設施、開發建築物或依第二十二條規定所為之修繕、修改或拆除外,不得為下列行為:
一、建築物之建造。
二、工程設施之構築。
三、廣告物之設置。
四、障礙物之堆置。
五、土地開挖行為。
六、其他足以妨礙大眾捷運系統設施或行車安全之工程行為。
本條文有附件 第 7 條
大眾捷運系統兩側限建範圍為附件二所劃定之範圍。
下列行為之主管機關核准申請人於限建範圍內辦理下列行為前,應先會商捷運主管機關:
一、建築物之建造。
二、工程設施之構築
三、廣告物之設置。
四、地基調查鑽孔。
五、障礙物之堆置。
六、抽降地下水。
七、管線、人孔及其他工程設施之開挖。
八、地下構造物之拆除。
九、地下鑽掘式管、涵之設置。
十、河川區域之工程行為。
前項各款行為之審核與管理之範圍,依附件三之規定辦理。
公共工程主辦機關進行第二項各款行為前,應先與捷運主管機關協調後為之。
本辦法禁建範圍公告實施前已存在之合法建築物、工程設施、廣告物及障礙物,其不妨礙大眾捷運系統安全者,得按現狀使用,除得修繕或拆除外,不得增建或改建。其修繕或拆除方式應由當地該管主管機關會同捷運主管機關審核之。無該管主管機關者,由捷運主管機關為之。
前項合法建築物、工程設施、廣告物及障礙物經捷運主管機關認定有礙大眾捷運系統之安全者,捷運主管機關得商請當地該管主管機關通知其所有人或使用人共同協議修改或拆除。
前項協議於三個月內無法達成者,當地該管主管機關得命其所有人或使用人限期修改或拆除,屆期未修改或拆除者,強制拆除之。
自行拆除或強制拆除合法建築物、工程設施或廣告物之補償依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辦理公共工程用地拆遷補償規定補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