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條文檢索結果

法規名稱: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 EN
法規類別: 行政 > 衛生福利部 > 社會及家庭目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法所稱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其定義如下:
一、托嬰中心指辦理未滿二歲兒童托育服務之機構。
二、早期療育機構指辦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之機構。
三、安置及教養機構指辦理下列對象安置及教養服務之機構:
(一)不適宜在家庭內教養或逃家之兒童及少年。
(二)無依兒童及少年。
(三)未婚懷孕或分娩而遭遇困境之婦嬰。
(四)依本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第一款或第二款規定,經盡力禁止或盡力矯正而無效果之兒童及少年。
(五)有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規定情事應予緊急保護、安置之兒童及少年。
(六)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之兒童及少年。
(七)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有其他依法得申請安置保護之情事者。
四、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指辦理對於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提供諮詢輔導服務,及對兒童、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之機構。
五、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指提供兒童、少年及其家庭相關福利服務之機構。
托嬰中心、早期療育機構及安置教養機構應具有收托或安置五人以上之規模。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所需之專業人員,應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員資格規定聘僱;機構於聘僱前應檢具相關資料,報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相關資料,包括相關名冊、資格證明文件影本、切結書、健康檢查表影本、最近三個月內核發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及其他基本資料。
離職、復職或職位調整者,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報主管機關備查。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設置,應以促進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除依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辦理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機構內設施設備,應符合衛生、消防、建築管理等規定,並考量兒童及少年個別需求。
二、機構內設施設備應配合兒童及少年之特殊安全需求,妥為設計,並善盡管理及維護。
三、機構內設施設備應使行動不便之兒童及少年亦有平等之使用機會。
四、機構之環境應保持清潔、衛生,室內之採光及通風應充足。
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最近一次評鑑成績為甲等以上者,其所聘用人員未具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訓練及管理辦法之資格時,經報主管機關核准,得列計保育人員、助理保育人員、生活輔導人員、助理生活輔導人員之人力,並應於一年內取得專業資格。但有特殊情形經主管機關許可後,得延長一次,期限為一年。
前項未具保育人員、助理保育人員、生活輔導人員、助理生活輔導人員資格者,僅得於首次報准之機構內列計,於前項期限屆至仍未取得服務人員資格者,不得再以前項條件列計原機構或其他機構人力;其列計人數,各不得超過實際遴用保育人員或生活輔導人員人數三分之一。
第一項未具保育人員或生活輔導人員資格者,應在保育人員或生活輔導人員現場指導下提供服務。
偏遠、離島或原住民族地區依本標準規定設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有困難者,得專案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同意後辦理。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因都市土地使用限制等社會環境之需要,專案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同意,就第二十一條第三項規定機構樓層放寬之。但於機構新設、擴充、遷移、負責人或法人變更時,應依第二十一條第三項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