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條文檢索結果

法規名稱: 交通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 EN
法規類別: 行政 > 交通部 > 交通通用目
附檔: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事業:係指本法第二條第五項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以交通部(以下簡稱本部)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事業。
二、再利用:指事業將其事業廢棄物自行或送往再利用機構作為原料、添加物、材料、燃料、工程填料、土地改良或經本部認定之用途行為。
三、再利用機構:指經政府機關登記有案或依法律規定免辦理登記,收受事業廢棄物再利用之農工商廠(場)者。
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指定公告之事業,其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本法之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審查核准後,始得自行於廠(場)內再利用。
非屬前項指定公告之事業者,得自行於廠(場)內再利用。
事業廢棄物送往再利用機構再利用前之清除,由事業或再利用機構依下列方式為之:
一、自行清除。
二、委託領有廢棄物清除許可證之公民營清除機構清除。
依本辦法進行事業廢棄物清除及再利用之事業與再利用機構,應將其日期、種類、名稱、數量、用途、事業、再利用機構、再利用方式及處置證明,作成紀錄。
再利用機構之再利用產品銷售之流向、數量與前月底之庫存量等相關資料,應作成營運紀錄。
前二項紀錄,應妥善保存三年,留供查核。
第一項紀錄之申報,其屬本法之中央機關公告應以網路傳輸方式申報之事業及再利用機構,依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相關規定辦理。
再利用機構應於每月十日前,主動至中央主管機關事業廢棄物申報及管理資訊系統,連線申報第二項營運紀錄。
連線申報第二項營運紀錄時,其相關軟硬體設施發生故障無法於前項所定時間前完成者,應於修護完成一日內,補行連線申報。
本條文有附件 第 7 條
對於事業廢棄物之再利用技術成熟且廣為應用者,事業及再利用機構得逕依附表一所列之種類及管理方式進行再利用。
經其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得逕行再利用,或經其許可通案再利用之事業廢棄物,得逕依其規定之管理方式內容或通案再利用許可文件所載內容進行再利用。
非屬前二項事業廢棄物種類及管理方式者,事業及再利用機構應共同提出個案再利用申請,經本部許可後始得再利用。
第一項附表一所列之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種類及用途,如有污染環境之虞者,本部得暫停其再利用;待原因消失時,始得恢復之。
本條文有附件 第 7-1 條
再利用機構收受事業廢棄物,有來源、再利用用途或再利用產品項目、廠內應有設備、再利用產品貯存情形未符合附表一管理方式或許可文件內容者,或再利用產品庫存量超出前六個月之累積產出量者,本部或本法執行機關得令其停止收受廢棄物。
再利用機構銷售再利用產品,有再利用產品銷售對象資格、再利用產品使用用途未符合附表一管理方式或許可文件內容者,本部或本法執行機關得令其停止銷售再利用產品。
經本部或本法執行機關要求停止收受廢棄物進廠或停止銷售再利用產品者,應檢具改善情形證明文件或說明資料,報請原處分機關核准後,始得恢復收受廢棄物進廠或銷售再利用產品。
個案再利用之許可文件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事業名稱、地址、代表人。
二、再利用機構名稱、地址、代表人。
三、再利用事業廢棄物種類(代碼)、名稱、許可再利用數量及用途。
四、核發日期及許可期間。
五、其他依法應記載及經本部規定事項。
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之記載事項變更時,事業或再利用機構應自事實發生日起十五日內申請變更;第三款之記載事項有變更時,原申請人應依第八條規定重新申請核發許可文件。
依公告之種類及管理方式進行再利用或取得個案再利用許可時,再利用機構於事業廢棄物再利用前,應與事業訂定契約書,並於訂定契約書之次日起三十日內,送事業及再利用機構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備查,並副知本法之中央主管機關。變更契約書內容或終止契約時,亦同。
前項契約書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事業廢棄物之種類、成份及數量。
二、再利用工具、方法、設備、場所。
三、有效期限。
四、該再利用機構因故無法繼續運作時,對其尚未再利用之廢棄物處置方式。
五、對突發事件之應變措施。
本部得委託相關機構輔導事業及再利用機構辦理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技術提升及技術轉移等事項,並協助再利用機構建立再生產品品質及技術規範。
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涉及輸入輸出者,不適用本辦法,依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