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全國法規資料庫

列印時間:113/07/05 01:23
:::

條文檢索結果

法規名稱: 省縣自治法
法規類別: 廢止法規 > 內政部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省設省議會、省政府;縣 (市) 設縣 (市) 議會、縣 (市) 政府;鄉 (鎮
、市 )設鄉 (鎮、市) 民代表會、鄉 (鎮、市) 公所、分別為省、縣 (市
) 、鄉 (鎮、市) 之立法機關及行政機關。
區設區公所。
村、里設村、里辨公處。
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所在地之變更,由省政府、縣
(市 )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提請各該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
鎮、市)民代表會通過後,報請自治監督機關備查。
新設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所在地之擬定,在議會、
代表會未成立前,由自治監督機關核定設置臨時辨公處所,俟議會或代表
會成立後依前項規定辨理。
省、縣 (市) 、鄉 (鎮、市) 與其他省 (市) 、縣 (市) 、鄉 (鎮、市)
合辨之事業、經有關省 (市) 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
會通過後,得設組織經營之。
前項合辦事業涉及省 (市) 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
職權事項者,得由有關省 (市) 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
表約定之議會或代表會決定之。
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由省民、縣 (市) 民、鄉
(鎮、市) 民依法選舉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組織
之。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任期均為四年,連選得
連任。
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除依下列規定外,並參
酌各該省、縣 (市) 、鄉 (鎮、市) 財政、區域狀況,於省議會組織規程
、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組織規程準則定之:
一、省議員總額不得超過七十九人;每一縣 (市) 最少一人,最多不得超
過十二人。
二、縣 (市) 議員總額,縣 (市) 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一人
、人口在二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九人;人口在四十萬人以下者
,不得超過三十三人;人口在八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四十三人;
人口在一百六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五十七人;最多不得超過六十
五人。
三、鄉 (鎮、市) 民代表之總額,鄉 (鎮、市) 人口在一千人以下者,不
得超過五人;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七人;人口在五萬人以
下者,不得超過十一人;人口在十五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九人;
最多不得超過三十一人。
省、縣 (市) 、鄉 (鎮、市) 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者,於
前項總額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
代表名額。有山地鄉者、應有山地原住民選出之省議員、縣議員名額。
各選舉區選出之省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在四人以上者;縣 (市
) 議員名額在五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
縣 (市) 選出之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名額在五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
選名額;鄉 (鎮、市) 選出之平地原住民名額在四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
選名額。
依第一項選出之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應於上屆
任期屆滿之日就職。
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職權如下:
一、議決鄉 (鎮、市) 規約。
二、議決鄉 (鎮、市) 預算。
三、議決鄉 (鎮、市) 臨時稅課。
四、議決鄉 (鎮、市) 財產之處分。
五、議決鄉 (鎮、市) 公所組織規程及所屬事業機構組織規程。
六、議決鄉 (鎮、市) 公所提案事項。
七、審議鄉 (鎮、市) 決算報告。
八、議決鄉 (鎮、市) 民代表提案事項。
九、接受人民請願。
十、其他依法律、中央法規或省、縣自治法規賦予之職權。
鄉 (鎮、市) 民代表會議決前項第一款之規約、除法律、省法規、縣規章
另有規走者外,應函由鄉 (鎮、市) 公所轉報縣政府備查、備查時不得逕
行修正。
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對省議會、縣 (市) 議會、
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議決案應予執行,如延不執行或執行不當,省議
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得請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得報
請各該自治監督機關邀集各有關機關協商解決之。
省政府對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及第十款之議決案、如認為窒礙
難行時、應於該議決案送達省政府三十日內敘明理由送請省議會覆議、覆
議時如有出席議員三分之二維持原議決案,省政府應即接受。第八款及第
九款之議決案,如執行有困難時,應敘明理由函復省議會。
縣 (市) 政府對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及第十款之議決案、如認
為窒礙難行時,應於該議決案送達縣 (市) 政府三十日內敘明理由送請縣
(市) 議會覆議,覆議時如有出席議員三分之二維持原議決案,縣 (市)
政府應即接受。第八款及第九款之議決案,如執行有困難時,應敘明理由
函復縣 (市) 議會。
鄉 (鎮、市) 公所對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及第十款之議決案,
如認為窒礙難行時,應於該議決案送達鄉 (鎮、市) 公所三十日內敘明理
由送請鄉 (鎮、市) 民代表會覆議,覆議時如有出席代表三分之二維持原
議決案,鄉 (鎮、市) 公所應即接受。第八款及第九款之議決案,如執行
有困難時,應敘明理由函復鄉 (鎮、市) 民代表會。
省、縣 (市) 、鄉 (鎮、市) 總預算案、省政府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
前送達省議會,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二個
月前送達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省議會、縣 (市) 議會
、鄉 (鎮、市) 民代表會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審議完成。
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對於各政府、縣 (市) 政
府、鄉 (鎮、市) 公所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
省、縣 (市) 、鄉 (鎮、市) 總預算案,如不能依第一項規定期限審議完
成時,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應於會計年度開始
半個月以前議定包括總預算案未成立前之執行條款及繼績完成審議程序之
補救辦法,通知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年度開始仍
未議定補救辨法時,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得在年度
總預算案範圍內動支維持政府施政所必須之經費、法律規定應負擔之經費
及上年度已確定數額之繼績經費。
省、縣 (市) 、鄉 (鎮、市) 總預算案在年度開始後三個月內未完成審議
,省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得就原提總預算案未審議完
成部分,報請各該自治監督機關於十五日內邀集各有關機關協商議決之。
省、縣 (市) 決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提出於該管審計機
關,審計機關應於決算送達後三個月內完成其審核,並提出決算審核報告
於省議會、縣 (市) 議會。省議會、縣 (市) 議會審議省、縣 (市) 決算
審核報告時,得邀請審計機關首長列席說明,並準用決算法規定。
鄉 (鎮、市) 決算報告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六個月內送達鄉 (鎮、市) 民
代表會審議,並準用決算法規定。
省議會議決事項,於本法施行後四年內,與中央法規牴觸者無效;期滿後
,省議會議決自治事項與法律牴觸者無效;議決委辨事項與中央法規牴觸
者無效。
縣 (市) 議會議決事項與中央法規、省法規牴觸者無效。
鄉 (鎮、市) 民代表會議決事項與中央法規、省法規及縣 (市) 規章牴觸
者無效。
前三項議決事項無效者,應由各該自治監督機關予以函告。
第一項至第三項議決事項與法規、規章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司法院解
釋之。
省議會、縣 (市) 議會置議長、副議長各一人,由省議員、縣 (市) 議員
分別互選或罷免之。其選舉罷免於省議會、縣 (市) 議會組織規程定之。
鄉 (鎮、市) 民代表會置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鄉 (鎮、市) 民代表互
選或罷免之。其選舉罷免於鄉 (鎮、市) 民代表會組織規程定之。
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定期會開會時,省長、縣
(市) 長、鄉 (鎮、市) 長應提出施政報告;省政府各廳處局會首長、縣
(市) 政府各局科室主管、鄉 (鎮、市) 公所各課室主管及各該直屬機關
首長,得應邀就主管業務提出報告。
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於議會、代表會定期會開會
時有向前項各該首長及單位主管,就其主管業務質詢之權。
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大會開會時,對特定事項
有明暸必要者,得邀請前條第一項各該首長或單位主管列席說明。
省議會、縣 (市) 議會委員會或鄉 (鎮、市) 民代表會小組開會時,對特
定事項有明暸必要者,得邀請各該省長、縣 (市) 長、鄉 (鎮、市) 長以
外之有關業務主管人員列席說明。
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開會時,省議員、縣 (市
)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對於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外
不負責任。
省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除現行犯外,在會期內,非
經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許可,不得逮捕或拘
禁。
省議會組織規程由省議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
縣 (市) 議會之組織由省政府擬訂準則,報請行政院核定;各縣 (市) 議
會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規程,報請省政府核定。
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組織由省政府擬訂準則,報請內政部核定;各鄉
(鎮、市) 民代表會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規程,報縣政府核定。
新設之省議會組織規程由行政院定之。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
表會組織規程,由省政府定之。
各級議會、代表會之組織規程及準則,其有關考銓業務事項,不得牴觸中
央考銓法規;各權責機關於核定後,應函送考試院備查。
省政府組織規程由省政府擬訂,經省議會同意後,報請行政院備查。
縣 (市) 政府之組織由省政府擬訂準則,經省議會同意後,報請行政院備
查;各縣 (市) 政府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規程,經縣 (市) 議會同意後,
報請縣政府備查。
鄉 (鎮、市) 公所之組織由省政府擬訂準則,經省議會同意後,報請內政
部備查;各鄉 (鎮、市) 公所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規程,經鄉 (鎮、市)
民代表會同意後,報請縣政府備查。
新設之省政府組織規程由行政院擬定,送立法院查照。新設之縣 (市) 政
府、鄉 (鎮、市) 公所組織規程,參照第二、三項準則之規定,由省政府
擬定,送省議會查照。
各級政府、公所之組織規程及準則,其有關考銓業務事項,不得牴觸中央
考銓法規,各權責機關於核定後,應函送考試院備查。
省議員、省長、縣 (市) 議員、縣 (市) 長、鄉 (鎮、市) 民代表、鄉 (
鎮、市) 長及村、里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省議員、省長、縣 (市) 議員
、縣 (市) 長、鄉 (鎮、市) 民代表、鄉 (鎮、市) 長由各該自治監督機
關解除其職務,並通知各該省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
會;村、里長由鄉 (鎮、市、區) 公所解除其職務,應補選者,並依法補
選:
一、經法院判決當選無效確定者。
二、犯內亂、外患罪,經判刑確定者。
三、犯貪污罪,經判刑確定者。
四、犯前二款以外之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而未受緩刑之宣
告或未執行易科罰金者。
五、受保安處分或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者。但因緩刑而付保護管束者,不
在此限。
六、戶籍遷出各該行政區域六個月以上者。
七、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八、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因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情事而解除職務,經再審或非常上訴判決無罪確定
者;因第五款情事而解除職務,保安處分經依法撤銷,感訓處分經重新審
理更為裁定撤銷者;或因第八款情事而解除職務,經提起撤銷禁治產宣告
之訴,為法院判決撤銷宣告禁治產之裁定者,其原職任期未滿且尚未經選
舉機關公告補選時,解除職務之處分均應予撤銷。
省長、縣 (市) 長、鄉 (鎮、市) 長、村、里長,因罹患重病,致不能執
行職務繼續一年以上者,亦應依第一項規定辦理。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