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

依據司法院於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最高法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七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選編之判例,若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應停止適用。未經前項規定停止適用之判例,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字號:
29 年上字第 990 號
裁判日期:
民國 29 年 03 月 28 日
資料來源: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77 年刑事部分)第 112、399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92 年刑事部分)第 107、403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 16-94 年刑事部分)第 91、344 頁
最高法院判例全文彙編-民國 20 年~38 年刑事部分(20~29 年)(
105年10月版)第 235-236 頁
要旨:
(一)上訴人將其變造之條據提出法院請為追償,意在利用法院不正確之 判決,達其使對造交付租穀之目的,自與施用詐術使人將第三人之 物交付之情形無殊,即又成立詐欺罪名,雖其行使變造私文書之方 法行為較詐欺罪為重,依刑法第五十五條,仍應從行使變造私文書 罪處斷,但關於詐欺行為,究不能置而不論。 (二)上訴人將其變造之字據提出法院請為追償,意在利用法院不正確之 判決,達其使對造交付租穀之目的,自與施用詐術使人將第三人之 物交付之情形無殊,即又成立詐欺罪名,雖其行使變造私文書之方 法行為較詐欺罪為重,依刑法第五十五條,仍應從行使變造私文書 罪處斷,但關於詐欺行為究不能置而不論。原審以上訴人提出變造 字據,無非矇蔽法院,使之認定錯誤,與向被害人著手詐欺取財者 不同,祇論以行使變造私文書罪,其見解顯有誤會。
編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5 年 4 月 25 日 95 年度第 6 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二)加註: 本則判例保留,「應注意刑法已修正,刪除牽連犯之規定」。 2.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5 年 1 月 17 日 95 年度第 1 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一)加註: 本則判例保留,「應注意刑法已修正,刪除牽連犯之規定」。 3.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