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

依據司法院於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最高法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七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選編之判例,若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應停止適用。未經前項規定停止適用之判例,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字號:
42 年台上字第 410 號
裁判日期:
民國 42 年 07 月 31 日
資料來源: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77 年刑事部分)第 116、306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92 年刑事部分)第 111、306 頁
中華民國裁判類編-刑事法(一)第 791-794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 16-94 年刑事部分)第 94、261 頁
最高法院判例全文彙編-民國39年~94年刑事部分(39~47年)第 102-
105 頁
要旨:
刑法上所謂犯罪行為之吸收關係,係指其低度行為為高度行為所吸收 (例 如由收受偽造紙幣器械原料而偽造紙幣,其收受偽造紙幣器械原料之低度 行為,為偽造紙幣之高度行為所吸收) ,或某種犯罪行為之性質或結果當 然含有他罪之成分,自亦當然吸收者而言 (例如行使偽造之紙幣購買物品 ,既曰行使,當然冒充真幣,則性質上含有詐欺之成分,已為行使偽造紙 幣所吸收) 。被告等共同自外國輸入海洛因而販賣之,其輸入與販賣之各 犯罪行為,彼此程度不相關連,本難謂有低度行為與高度行為之關係,而 海洛因自外國輸入,按其性質或結果,又非當然含有販賣之成分,故兩者 之間衹能謂有刑法第五十五條之牽連犯關係,乃第一審判決誤解其販賣行 為為輸入行為所吸收,僅適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三項處斷,原判決仍 予維持,於法殊難謂合。
編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4 年 12 月 13 日 94 年度第 17 次刑 事庭會議決定,訂正標點符號: 「……(例如由收受偽造紙幣、器械、原料而偽造紙幣,其收受偽造紙 幣、器械、原料之低度行為,為偽造紙幣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修正 為「……(例如由收受偽造紙幣器械原料而偽造紙幣,其收受偽造紙幣 器械原料之低度行為,為偽造紙幣之高度行為所吸收)…」。 2.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5 年 1 月 17 日 95 年度第 1 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判例加註: 本則判例保留,「應注意刑法已修正,刪除牽連犯之規定」。 3.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