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

依據司法院於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最高法院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十二月七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選編之判例,若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者,應停止適用。未經前項規定停止適用之判例,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字號:
91 年台上字第 2908 號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4 日
資料來源:
司法院公報 第 45 卷 3 期 134-140 頁
司法周刊 第 1129 期 2 版
法令月刊 第 54 卷 2 期 98-104 頁
司法周刊 第 1138 期 1 版
司法院公報 第 45 卷 7 期 42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下冊(民國 16-92 年刑事部分)第 658、662 頁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 16-94 年刑事部分)第 582、590 頁
最高法院判例全文彙編-民國39年~94年刑事部分(69~94年)第 492-
499 頁
要旨:
被告供認犯罪之自白,如係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或其他不正方法 ,取得該項自白之偵訊人員,往往應擔負行政甚或刑事責任,若被告已提 出證據主張其自白非出於任意性,法院自應深入調查,非可僅憑負責偵訊 被告之人員已證述未以不正方法取供,即駁回此項調查證據之聲請。刑事 訴訟之目的,固在發現實體的真實,使國家得以正確的適用刑法權,並藉 之維護社會秩序及安全,惟其手段仍應合法、潔淨、公正,以保障人權, 倘證據之取得,非依法定程序,則應就人權保障與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 依比例原則予以衡酌,以決定該項非依法定程序取得之證據應否賦予證據 能力。
編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2 年 5 月 6 日 92 年度第 8 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通過。 2.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