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加入資料夾:

所有條文

法規名稱: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正常教學督導辦法
發布日期: 民國 113 年 05 月 02 日
生效狀態:

※本法規部分或全部條文尚未生效,最後生效日期:民國 113 年 08 月 01 日

自一百十三年八月一日施行。
法規類別: 行政 > 教育部 > 國民及學前教育目
※歷史法規係提供九十年四月以後法規修正之歷次完整舊條文。
※如已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公告變更管轄或停止辦理業務之法規條文,請詳見沿革
本辦法依國民教育法第三十九條第三項規定訂定之。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以下簡稱國民中小學)為落實正常教學,其應辦理之事項如下:
一、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學校實施常態編班、導師編配及分組學習,除特殊教育法、藝術教育法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規定辦理。
二、課程教學規劃及實施:
(一)學校應依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規定之課程規劃,訂定課程計畫及課表,並督導教師據以授課。
(二)學校應依教師專長優先排課,並鼓勵配課教師參加增能研習。
(三)學校辦理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所定學習節數外之課後輔導、寒暑假學藝活動及留校自習,應於規定時間進行且不得教授新進度。
三、學習評量實施:
(一)學校學習評量,應於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所訂學習節數內實施為原則,並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評量辦法規定辦理。
(二)模擬考應於國民中學三年級辦理,且不得於寒暑假結束後之第一週實施。
國民中小學應訂定正常教學自主檢核方式,並定期進行自主檢核。
前項正常教學自主檢核,其項目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國民中學應於每學年開學前,將檢核結果公告於學校網站。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訂定正常教學視導計畫,並依計畫組成視導小組,至其轄區內國民中小學實地視導。
前項視導小組,由下列人員組成;每次視導時,應至少由其中二款人員進行:
一、督學。
二、專家學者。
三、國民教育地方輔導團之分團輔導員。
四、地方教師會代表。
五、地方家長團體代表。
前條正常教學視導,應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國民小學:每學年抽查一定比率校數,對學校進行實地視導;必要時,並得加強視導。
二、國民中學:每學年完成對學校實施一次實地視導;必要時,並得增加視導次數。
前項實地視導,應以無預警方式辦理。但因學校距離、行事曆安排考量,得於視導人員到校前一小時三十分鐘內通知學校。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實地視導之程序如下:
一、資料審閱。
二、課堂巡查。
三、向學生、教師代表問卷調查或與之晤談。
四、與學校行政人員座談。
視導人員為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所定視導程序時,發現學校未符合第二條規定者,應於前項第四款座談時確認之。
視導人員,應對第一項第三款問卷調查及晤談內容,予以保密。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於實地視導結束後,應將未符合第二條規定之事項,通知學校限期改善,並督導其改善。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訂定獎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中央主管機關辦理之第二專長學分班,提升各領域(科目)專長授課比率。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每學年應定期辦理增能研習,提升配課教師專業知能;中央主管機關得就該增能研習所需費用,酌予補助。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就每學年國民中小學視導結果進行分析,並訂定改善措施,於當學年度結束前,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將正常教學相關法令及各該學年度之視導計畫、主要視導結果、全轄區共通性問題及改善措施,於教育局(處)網站首頁設置專區公告。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每學年對學校相關人員,進行正常教學法令宣導。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視導結果,對落實正常教學績效卓著之國民中小學校長及其相關人員,依法規規定予以獎勵。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按視導結果,對未符合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目、第三目或第三款規定之公立國民中小學,依相關法規對校長及學校相關人員予以議處。
私立國民中小學有前項情形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私立學校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轄區內之國民中小學,抽查一定比率校數,進行實地訪視。
中央主管機關應就前項訪視結果列為未符合第二條規定之學校,要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學校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依前條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辦理。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未依前項規定辦理者,中央主管機關得降低中央對地方相關教育經費補助之比率。
本辦法自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八月一日施行。